这样“玩”哲学

  • A+
所属分类:励志名言

第一部分第19节 尝试着去衡量生命

时间:一生
设备:米尺、磅秤、血压计、
粒子加速器等等
作用:虚幻的
从前这个世界有不同的长度衡量单位,在不同的地域,重量单位也可能都不一样。计量单位的不同使得人们永远无法精确地知道面包有多重,一扇门的尺寸是多少。日常生活充满近似值和不精确的数字。基本上,过去我们习惯将世界量化,但它们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
我们改变了这种状态。标准规范了,计量单位统一了。我们不断测量周围的事物。制作一块点心,必须准备分量精确的材料。装饰一个房间,修理一台发动机,建造一个微型模型,筹划一个菜园,总要进行一次次测量,要做大量的计算。你对这种测量和计算比对你自己的估计更信赖(这不无道理)。没有地图、界标、飞行图、六分仪、罗盘、高度表、转速计、卫星通讯、雷达、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未来的许多机械,你就无法旅行。你可以衡量自己的孩子,把他们称一称,并分析他们。你自己还经常成为数字计算的对象:验血、验尿、验大便、验精液、切片、提取一小块皮肤、透视、活组织检查、内窥镜检查。方方面面都被进行估算、称重、化验。人们测定你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例,你尿液中蛋白和钾的含量、流经静脉的血糖和血脂的含量。因为身旁的朋友或你自己都关心你的体重、血压或血糖值的高低。
这些分析是有用的,但你也得通过想像,体验那些数字次要而虚幻的特性。例如你可以思考怎么测量生活。用什么仪器?根据什么单位?按照什么规章?用什么参照标准?你可能认为你的生活可以适当地加以测量:用你徒步走过的路程,用乘车驶过的里程,用年、日、时、秒;用心跳、汗水、小便、血液的量;用土豆、肉类的重量;用酒的容量;用手稿、用浪费的时间、用接受的爱情来进行测量?那么怎么测量呢?
数字布满世界并充斥在现实中。生命可以用一系列的方程式、尺寸、质量和精力来描述。然而这依然无法清楚地测定我们的生活。
第一部分第20节 数到千位

时间:15~20分钟
设备:无
作用:批判的
从表面看来,这不足为奇。数到1 000需要花一定时间(约15分钟,也就是900秒),可能有点儿单调乏味。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之中,而且很有规律。你预料到这是一次机械而平淡的练习。
其实并非如此。你无法避免那些大起大落的变化。途中会有轻松的路程就像下坡,长长的呈直线的斜坡,或是两旁栽有杨树或粗大的法国梧桐的老式国道,然后接着走山坡、陡坡,在坡道上拐弯,特别是到达数到500的十字路口。本来你以为你碰到的应该只是数字,但你现在突然被卷到童年的旅行中,小学的课程、墨水瓶、校服、操场、书包中的海绵……你一会儿置身到俄罗斯的山脉中,搭乘观光小火车欣赏风景,一会儿又想到操行不及格的事儿。于是你乱数一气。
这本来应是一桩寻常之事,一种机械的运算。但这也可能是难以驾驭的、困难重重的一次冒险。我是不是忘了一个十位数?忘记了一个个位数?还是一个百位数?刚才我思想开了小差,我没有出错吧。
从1数到1 000的历程并不轻而易举、连贯不断、井然有序,而是充满困境和陷阱。你可能永远地陷入泥潭,眼前是一片空白。再也不会结结巴巴,从头再数一遍。就这样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
不,你数到头了?你学到了什么?惟一的一件事:1 000已不是个小数。你可以从头到尾数一遍,但需要时间,足足一刻钟,有起伏、也有苦乐。你不可能拥抱这个数字,不可能一眼就看透它。当你数完后,想想1 000年或1 000人是个庞大的整体,1 000乘1 000已超出你的想像之外,更不必说10亿(1 000乘1 000再乘1 000),只能在理性上有这个概念,不会让你有任何感觉。它是如此巨大以致你不知道究竟是多少。因此花片刻时间想一下当今的人口数字吧。
第二部分第1节 担心公共汽车到站

时间:5~10分钟
设备:某路公共汽车
作用:如释重负的
等待具有两面性。它是心平气和地静观的机会:为了那期盼的时刻,除了耐心等待别无他法。这种被动状态也可能是快乐的源泉。时间在流逝,无论如何,这种坚信是某种使人放心的东西。等待也可能令人害怕:要发生的事归根结底是永远无法控制的,完全无法预料。你可以体验一下这种漫无目标的恐惧,设法把它扩展,像用放大镜那样把它放大,增加它的深度及时间的长度。
你就站在一个公共汽车站上。在车到来以前往往有片刻的犹豫。无人确切地知道究竟需耐心等待多久。公共汽车可能被困在交通堵塞中,或者发生了故障。一次出乎意外的示威游行使它滞留了许久。你要迟到了,得找其他代步工具,并要做出解释,打电话通知,甚至修改自己的日程表。整个一天可能因一连串的迟到而疲于奔命。你会发现毫无头绪的一件件事杂乱无章地出现。
以这类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不安为出发点,进行转换与渲染。你可以说公共汽车被一群恐怖分子所控制,车上安置了炸药,刹车立刻就要失灵。一系列无法阻挡的灾难将接踵而至:也许它装载着一种新的病毒,一种杀人的细菌武器。驾驶员是一名超级恐怖分子,乘客都是同谋。在前几站上车的乘客都已死于非命。
你就继续设想下去并进行夸大。这是一种笑料,连你自己也不相信,你甚至会暗笑并始终相信一辆普通、平常的公共汽车会马上就到。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经历了一场小小的虚惊,体会到了心中没有把握的感觉。只要想起这些荒诞不经的假设你就心有余悸。隐约想起某一可怕的事件会像一道小小的伤痕,像在事情的正常环节中一个可能发生的裂缝或断层。
公共汽车到站了,你走上车。一切似乎都平安无事,哎唷!不过你敢肯定吗?
第二部分第2节 像疯子一样玩乐

时间:30~40年
设备:一个复杂的社会
作用:好玩
过去曾有些疯狂的人,成天疯疯颠颠、开开心心地过日子,这些人是如何疯狂玩乐的?他们对所有人都嗤之以鼻,对风俗习惯、规章制度都毫不在乎。他们高声讲话,无缘无故地纵声大笑,没有固定住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可以挤撞人群,违反习俗。他们飘忽不定,叛逆成性,周游各地,在礼节与义务之间游移不定。人们看到他们撞翻圣像,戏谑地模仿圣事,嘲弄权威。
你也可以这样做,也许我们已无法在河上或路上找到有恃无恐、大吼大叫的人群。如果你现在就企图进行这样的远征,你将很快被关起来。还是另想办法吧。因此你要设法装成评论家、专栏编辑、作家、小说家、艺术家、电影演员、音乐家、街头杂技艺人或诸如此类的其他人。只是要做一点儿改变,尽力扰乱当前既有的秩序,不必梦想颠倒历史。在你的处身之地来点儿小小的捣乱,打乱那些计划,出其不意地改变原先的设想,执拗地在这个社会中我行我素,拒不服从一切。
可你显然不得不服从于那些命令和政权机关。你不得不出于谨慎、由于怯懦或纯粹是为了谄媚而在某个权威人士面前卑躬屈膝。你要觉得那些都无关紧要,你偶尔出于策略而变得顺从,但条件是你要绝对肯定在自己身上还有铁骨铮铮的一面。
用心地长期保留你那一块可由自己发挥的空间,要善于迂回曲折地干。在下象棋时像个疯子那样耍手腕,有计划地让棋子突然出现在斜向的棋盘格上,要横着迈步,像螃蟹那样走。日复一日,你轻而易举地养成了对每个问题都要寻找最荒唐的答案,也就是最不合时宜的答案的习惯。你还要把这类答案付诸实施,并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像疯子那样玩乐中最漫长、最艰苦的一点就是终于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严肃的事。展望一下,在这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处于可笑的位置中:生存、死亡、人类、爱情、宇宙、蚂蚁、作品、金钱、行业、团体、思想、政治等等,还有其他许多事情。但不要忘记这种笑料本身,并将玩乐、疯子都包括在内。
第二部分第3节 窗边的女人

时间:几秒钟
设备:随意取材
作用:想入非非
她在沉思或在洗碗,她在看马路或在抽烟,偶尔她在凝望云彩或在晾衣服。她20岁或60岁,贫穷或富有,漂亮或不漂亮。她在瞧着你,你们四目相对。或者相反,你只看到她的侧影或茫然的目光。你自己的姿态也变化多端。你可以居高临下地望着她,也可以从高一层的楼上凭窗眺望,或从同一楼层,还可以只是在马路上仰望。你很清晰地瞧见了她的脸,或只是远远地遥望她的上半身,因为她的头向前伸出,或者是那层窗帘遮住了她的一部分。你清楚地看出她衣服的款式,丰满的胸部,她那隆起的肩膀和臂膀的肌肤。或者你只能臆测到一个模糊的侧影,几乎是个影子,朦胧不清。这些都无关紧要。
无论如何,同样的感动都会出现。你凝望着一个陌生女子,就在她家里,可以隐约部分地看到她。在一扇窗户大小的范围里,你可以感觉到她的存在。显然你对她一无所知,你只不过是个路人。最大的可能是你们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她永远只不过是个梦境,一种短暂的幻觉,如此而已,别无其他。你知道得很清楚。
但这仍不妨碍你自编自导一场戏。她看到了你,她在向你招手,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段甜蜜的感情—温柔而又猛烈,甜蜜而又令人回味。如果她在一开始也感觉到了这种情爱,看似不可能的事,突然发生后就决定了你日后的一切。
走到了街道尽头,什么也没有发生,生活依然如故,再见。
第二部分第4节 创造生命

时间:几个月
设备:无
作用:使人难以对付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我们那里人们是这么说的。然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此生之前已经历了多次轮回。这都无关紧要。你自己便可繁衍生命,体验生命的生生不息。为此应当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试验,其结果一定是物有所值。
在几周内,你要有条不紊地致力于为自己创造出的种种生活。你要对你的新理发师说你曾经在底特律开过出租汽车,然后在纽约做比萨饼生意;向你的一个远房表妹描述你在澳大利亚的教书生涯;你要与你的侄子们一起回忆那些连你也不知道的地方,你可能从事的职业(再说,谁知道呢),那些大大小小的奇遇,你去捕猎蛇鲨的冒险经历以及那些浓雾弥漫的港口。
你要专心致志地做好这一切,不要只是东拼西凑而已。对这些相同的经历你要反复讲述多遍,你要美化这些趣闻逸事,增添一些细节,填补那些空白,略去那些听来不太真实的内容。你要对一群人反复讲述这些故事,要避免越讲越糊涂。必要时可以记笔记、做卡片、搜集资料,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经过几个月以后,你对这些可能的生活已熟记在心。你可以如数家珍地回答许多问题,做出许多解释。你可以描述、讲述、中断后再开始,重复那些一组组独立的传记性情节。你特别要训练出一批对你所讲故事的真实性毫不怀疑的人群,他们能向别人辗转相传,并以你编造出来的面貌把你推介出来,而且对此深信不疑。
为什么不是你呢?你只要开始怀疑一切都是假的,分不清虚构与真实人生的分别在哪儿,就已经进入状态了。或者更确切地说,要保证你没有被强迫,也不是突然发疯,你会对自己说,不久前被你视做的“真实生活”实际上只不过是出于想像,仅此而已。
第二部分第5节 从汽车中观望人群

时间:10~40分钟
设备:汽车、司机、大城市
作用:隐形人
要进行这个体验就得当一回乘客。当我们开车时,注意力必然要集中到车上,集中到你要完成的一个个动作和确保安全上,不能让自己沉醉于周围的景色中。相反,若是车中的乘客,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完全沉溺在暗中的偷看中。他是被动的,充满幻想而飘浮不定。车上的乘客处于一种特殊的看戏状态,不需要移动身体就能在空间移动。
因此你得坐到出租车的后座,或是朋友轿车的后面(实际上这些情景都无足轻重),然后悄悄进行神游。你最好是身处一座大城市中,在一条飞毯中、一只能贴地浮动的箱子中进行观察,从那里你看到人群在络绎不绝地走动而你自己却没有被人看到。你从人群中穿过,但他们却看不见你。你可以体会到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动作、一句问话、一种焦虑、一种神经质、一种愿望、一种等待。衣服、步子、臀部、肩膀、不同年龄的人、头发、商店、疲惫,这一切都疾驰般闪过。突然,在尽头,一切都混合在一起并开始转化,只剩下一个难忘的眼神,或者是一位女子苗条的身影,但你对她又一无所知。这只是些瞬间的感受,片刻之后便在遗忘中成为了“永恒”。
在你与这些活着的人群之间,在你与这些充满了悲剧、忧虑、不可胜数的打算的生活之间,只是相隔了一扇车窗并随着汽车的快速行驶擦肩而过。你随时可以打开车窗,你只不过是过客。
你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进行这项体验。如有可能,到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大陆去试验。随心所欲地做出结论,一定有许多种可能。
第二部分第6节 注视蚂蚁的行动

时间:30分钟左右
设备:一个蚁穴
作用:自我反省
所有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但仍值得一试。花点儿时间观察蚁群的活动,往往会引人深思。你要注视它们那一丝不苟的顽强精神。即使已做了99次研究,第100次你仍要探索它们是如何相互紧跟,相互交错而过,画出一条会移动的有规则的网络。专心看路线的总体图,看着单个蚂蚁微小的变化、短暂的后退,发掘其中必然出现的英勇行为以及和现实有所差距的大车运输。
再一次深思一个大家都曾想过,再平凡不过的问题。问问自己对蚁群的生活方式有何看法。反复思考一个生物群体、一个无语言社会要如何运作。想到那可能是一个没有人类的城市时,你会变得目瞪口呆。你在设想由一大群个体构成的组织时会困惑迷惘。重读一遍法布尔式的《米克罗美加斯》(Microm巊as)《包法利夫人》。
总之,你要设法设想自己是一只蚂蚁:推着一小块面包,从一块石头上摔下,绕开一块玻璃瓶碎片。你怎么知道你会到哪儿去?你怎么了解你应该完成的任务?你饿了吗?这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想法?这又是什么意思?当一只蚂蚁会有什么后果?
你知道这些问题难以解答。说世界只有一个,可能有点儿言过其实。事实上,宇宙间有好多并列而彼此独立、互不相通的世界。蚂蚁眼中的世界并非是人类生活的地球。这个蚂蚁世界甚至没有被包含进地球中,它几乎在地球上难以找到一席之地。你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众多世界一直出现在你眼前,但你并非因此而对这些世界有所了解。
总之,你可以体验到蚂蚁不会引发新观念,更不会激起饶有兴趣的想法。
第二部分第7节 吃一种不知名的东西

时间:几分钟
设备:可食但不知名的东西
作用:令人不安的
与往常一样,首先从平凡事物开始,惟一不同的是,你要对这类平凡小事更加关注。仔细琢磨在这个没有特别趣味的片刻,会发生什么事。就地发掘出一个动作,一种感觉。往下走,越远越好。你由于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落入一个死胡同、一个绝境而要放弃了。偶尔会相反,在一个地下走廊拐角处,你会突然走到一个深渊边,到达一处岩穴、一个伸展在地表面以下的辽阔而又黑暗的山洞。
例子是:你曾多次吃一种你叫不出名字来的食物,也许你从未留意。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个你不知道其风俗习惯和语言的国家,一种区域性的异国情调,一盘乡土风味的菜,在别人家里吃顿饭,在一家异国情调很浓的杂货铺里参观。你早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你吃了你无法叫出名来的什么东西,对此你只能向你的朋友说:“我吃了一点儿……那叫什么……”你得用一大串迂回曲折的说法来描述它的色彩、结构、气味、味道,还要用上一系列的比较和综合:“那好像是……又不像……更像……它的气味与……一样,口味却与……相像……,颜色又和……相同。”
下一次遇到这种机会,就在你要尝尝那样“东西”时,停顿下来,仔细观察要发生的事。你感到味道鲜美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你对它满心喜欢以至于会问出:“我不知道名字,是否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味道我仔细地品尝了,那味道也没什么不好的。同样,这种食物的其他方面也完美无缺。”然而惟一的事实是你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只要你不知道它的名称,你就觉得这种食物有点异常,不完整、不适当,难以归类。
一旦你能叫得出它的名称,情况就完全改观。但你爱不爱吃,依然不会变。你会承认它原先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却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那样东西将被纳入文字能掌握的基础知识网络,用一个名称为它做上标记。
说是知道名称会改变味道那未免有点过分,但这肯定会改变我们对这种味道的态度和看法。也许我们会更疑惑地、更谨慎地并更小心翼翼地去尝那种我们不知名的食物。相反,一旦我们得知,我们就要连名称一起吃下,我们会吞吃那一连串的语汇,我们会消化那一个个的词。
于是回头再想想,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我们是否在吃掉这些字眼而不是食物本身。我们的胃口既是肠胃式的又是语言式的。品尝味道的舌头并不仅是在嘴中,而且还在词典中。
第二部分第8节 在阳光中观察灰尘

时间:15~30分钟
设备:房间、光线
作用:令人心安
一间相当阴暗的房间,窗户几乎都关上了,一道光线透过微开的窗缝射进来,那是强烈的、锐利的阳光,不管是清晨的曙光还是落日的余晖,总之是倾斜的光柱。在穿过阴影的光线中,映衬出无数东西在闪烁。这也许是最动人的一种情景,最美妙的供人观赏的一种场面。成千上万道极细小的光芒在剧烈转圈、旋转、来来去去,呈现出夺目的光彩。小点点、小条条、微细的羽毛、纤小的絮团、空气中飘荡的细微物都壮丽地、隆重地、欢快地穿过光线,看来是那样地忙碌,被一个个旋涡,按一条条无法跟踪的路径、一道道碎屑的轨迹搅动着,呈现着生命的光芒。
在这种奇迹般的闪烁中最引人入胜之处就是密度。你把童年的回忆、昔日的游戏、乡下的别墅、大立柜的气味暂放一边(如有必要的话),你只是对这些惊人的颗粒紧盯不放。光明与黑暗的界限突然变得那样地截然分明、那样地直截了当,以至于人们产生可以碰触它的错觉。纷繁复杂的粒子在界限两侧出现又消失,这时人们可以尽情发挥想像了。
很少有简单的经验,能让我们对一个原本不可见,却突然显现的世界,产生如此强烈的感觉。在光线中,可以看到另一侧的一个宇宙;反面的、其他地方的一个天地,好像被人撬了门盗窃过一样,一切都暴露无遗。如果我们看到灰尘时时处处没完没了地在闪烁,这将是怎样的世界?难道没有一个既看不见但却时时处处永远存在的空间吗?那或许是我们可以触及的面,一个镶嵌在人类世界内的另一空间。
现在我们是否只要弄清楚如何将窗户打开一点儿,就能看清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