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玩”哲学

  • A+
所属分类:励志名言

第三部分第8节 在幻想的森林中漫步

时间:2~3小时
设备:一座森林
作用:颠覆性的
最好有一座真正的树林。当然以冬天为佳,无论如何要在一个可以长时间漫步,以一成不变的步子走路而不受暑热侵袭的季节。呼吸均匀平稳当然更好。你不妨借机抛去一切烦忧,以轻快的步子漫步一段时间,仔细调整呼吸与步子的规律性。
第一阶段是通过反复演练,让自己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律动。要确定你在森林中的走路是否已处于这种节律,方法极其简单:突然停下来,但依然以相同速率呼吸。要是树木看起来依然在前进,那就说明你的方法适当。要是相反,整个景物与你同时一动不动,那你就要继续走下去,你还没有走到故事的开端。
当你能确保达到了要求的速率,那就继续走下去,不需要仙女也不要精灵的协助,更不需要地精及妖精的帮忙。只要有一点儿诚意、一定的恒心和一点儿热情就够了。
你只是想像那座森林就是你的灵魂,你是走在自己的思想里面。紊乱的乔木林、桦树林的白色空间、潮湿的腐蚀土与苔藓,不,这一切都不是外部。穿过密林中的朦胧,踏着你无须知道的内涵,一切都改变了。你正在你的思维中信步漫游。你怀疑,你也许永远摆脱不了自我的圈子。你不必去弄明白为何会如此,你只要证实这些中间色调,这些明暗都在你心里。还有那些半明半暗的灌木丛和宁静的林中空地,那执拗地待在那里的树桩,带点儿半透明的一块块空隙之地都是属于你的秘密财产。
你可以隐约感觉到也许精神也没有外部,或者可以设想精神的外部犹存,但人对它却一无所知。
你从这种森林游戏中可以随意推断出一些严肃的结论。只要以下一点原则即可:想像从来不是,也绝对不可能是加诸于事实,或与之对立、背道而驰,甚至混淆事物之物。我们永远必须赋予事物本身一些想像的空间。
第三部分第9节 单人游行

时间:30~40分钟
设备:一个自由空间
效果:去政治化
你静静地在街头漫步,但这只不过是表象!虽然看起来什么事都没有,动作也很平常,但你却正在游行。这一点只有你一人知道,谁也猜不到。既没有横幅标语,也没有一声呼喊。连可以说明你走路有着某种与众不同之处的一丝迹象、某种异常都没有。没有,绝对没有什么异乎寻常之处。
你就这么默默地走着,但你在心中呼喊着口号。这种方式很奇怪,有节奏而且很激烈。也可能是一些谩骂,一些诽谤性的言辞、一些可以受到法律制裁的语言。你不把一切放在眼里,你向传统观念挑衅,你呼喊着你的见解,你鼓噪着你的决心,你在抗议。
然而对此大家都一无所知,那位和你交错而过的太太和那个走到了你前面的孩子,还有那位从街角漠然地看着你的警察,谁都没有看出来。这不是一次游行,你只不过孤身一人而且沉默不语。这只不过是为了了解情况的一次体验,但你要了解什么情况?
但愿每个人都能在别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这样做。街道上人们擦肩而过,来来往往,忙于事务,走着自己的路。这仿佛是个哑剧,上演着内心的抗拒。
然而情况就是如此。你不妨沉思片刻,在这条平常而毫无特色的街上,无形中交织各种浓烈的情绪,从刚刚开始你在人行道上走的那几步中,你已经与一个恐怖分子擦肩而过,与一个身患癌症的女士交错而过,还与一个绝望的失业者、一位怀孕的少女、一个没有证件的移民、一种失落的希望相遇而过,而你自己却懵然无知。
你显然不可能知道。
第三部分第10节 待在一张吊床里

时间:不定
设备:吊床一只
作用:冒险的
吊床不用很宽,平底的吊床有如吊在半空中的床垫,最好不要考虑。也不需选用真实的、不稳定的、难以驾驭的天然吊床。除非是从吊床里出生的,从小学会了在那里睡觉并在那里转身,否则最初就有点儿冒险。不要太冲动,或有任何唐突的行动。最好整个人放松,全身懒洋洋地窝在吊床上。
你心里必须明白,并非躺在吊床里达到平衡,便可以一劳永逸。即使人们以为掌握了稳定性,但塌落永远可能存在。要保持平衡最好的办法,是意识到那张吊床随时都可能突然断裂,而且摸不清原因。这种断裂一直是有可能的,应该早就认清这一点,但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好,放轻松点,不要耿耿于怀。只有想起这种塌落是可能存在的,而且漫不经心地看着这种永远存在的可能性,才能避免这种塌落突然发生的恶果。
总之,你可以从吊床的经验学到如何在悲观的情绪里,将负荷减至最轻。最坏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但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于是人们终于从对可靠性的幻想中解脱出来,这种可靠性实际是对摔得粉身碎骨的另一种担心。最好是与之维持一种轻微的平衡。
回顾一下,摔落的可能是始终存在的,但它只是一种可能性。完全相信有风险反倒有安全保障了。这是对最恶劣情况的一种讽刺。
显然,在生活中也应像待在吊床中那样处之泰然。
第三部分第11节 编造新闻的各种标题

时间:15分钟左右
设备:纸张、铅笔
作用:令人冷静的
你远离一切,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你连一台收音机、一部电话都没有,当然也没有报纸、没有电视了。你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你希望有些新闻可看。专家指出,人们对新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有些人每天要有数次给自己充实一些新闻量,另一些人只要早晚掌握一条新闻。有人一天靠好几次一定“剂量”的新闻“过瘾”,你也可以用传真、电子邮件,或用手机上的信息来接受资讯。
这一次,你真是一无所有。手头没有任何机械,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但仍然要设法应付。标题,你只有自己杜撰了。这样一来就有新闻看喽!你可以发现,这并不太难。在国内政治方面,一个部长的辞职、一系列新措施(这些措施可按照你的心境,用于税收、教育、交通、环保等)、一桩丑闻、一场论战、一次正式旅行等等,都可以供你选择。在国际政治方面,一场战争、一次军事政变、一次专家会议(这次又可视你的心境而定,会议的议题可以涉及货币问题、电子商务或捕鱼),甚至恐怖分子的一次暗杀、一次地震、一场火灾、一场洪涝也可供你选用。
不要忽略某些科技新闻:人类在克隆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制造出了存贮数据的新材料。还要添点儿文化活动:最新的影片、新的展览会、作家的描述。如果你愿意,还可加点儿“寻常百姓”的社会新闻:某个女演员的一次离婚、两则公主结婚的消息、一名歌手因为车速过快而被捕等等。
最后的一笔是:几条社会新闻、外省的一宗强奸案、郊区的一宗凶杀案、在高速公路上一辆大客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这就行了。你几乎应有尽有了,当然花边新闻不计入内。但是你还可以添加一则气象预报,证券市场的几次交易,甚至彩票的摇奖结果。如果摘要中还缺少一点儿东西,那么应该想到某个高层政治人物的死讯,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电影明星的动向,再加点儿回顾介绍,不外乎歌功颂德的评论与生平史实。
填补空白并不是这次体验的目的,应该让你认识到:大量的新闻都在不停地重复,而且都是千篇一律,不知会重复多少次,毫无变化,毫无新颖之处。制造一条假新闻特别容易,这一点证实了如今最不新鲜的事就是新闻了。这些新闻滔滔不绝所讲的就只是人类无穷的灾难。总之,如果把这个没什么吸引力的讯息说得漂亮一点儿,或许可以说新闻是能让人联想到新奇的偶发事件。要是你经常重复这项体验,或许能进一步认识到,成千上万的新闻,其实并没有多少重要性,也几乎谈不上真实性。
那这究竟算不算新闻呢?
第三部分第12节 听短波

时间:15~60分钟
设备:一台有短波的收音机
作用:世界化的
这已经成为老旧的戏法。在互联网和网络时代,收音机已经是史前的产物了,早已经过时,甚至是有点儿可笑。它使人想起那些叫做酚醛树脂或绝缘胶布的古老材料。这是另一个世纪所生产的,只是印迹存留至今。虽然它比较破旧,但仍然不妨碍人们从中进行某种有价值的体验。
因此你要买一台短波收音机。最好是等到夜间,因为这时收听得比较清晰,想像效果也比较好(虽然你仍然可以在大白天进行这项体验)。打开收音机,慢慢旋动选台钮,要连续不断地旋。尝试着在你所听的内容中不要有任何新闻插入,如果这类新闻存在,你尽可以置若罔闻,如果有电台或游标提供线索也不要去理会它。要避免预先知道你在听什么。摸索着向前进,戏法仍在继续进行。
一秒一秒地过去,你从这个世界走到另一个天地。播音员的音色、音量和语调一直在变。你会立即听出某些语言,其他语言使你目瞪口呆,使你游移不定。那个人讲的是匈牙利语吗?如果对这两种语言一无所知的话,怎么辨别是保加利亚语还是罗马尼亚语?还有法国北部的语言呢?亚洲的语言呢?你会体验到你与目前正在讲话的陌生人既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你很清楚地听到了他们的讲话,有些人好像就在眼前。然而你无法确定他们的方位,也不知道他们讲什么,甚至连他们讲的语言是什么你都不知道。
你就这样由一群讲话的人影包围着,有隐身人在四周簇拥。你知道他们也许都活着,但你无法说出他们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心事。你可以随意地设想他们,想像他们在录音棚、在扩音机前讲话,那讲话背景可能装潢简单,可能很肮脏。你可以想到那些正在收听的人群,可能有塞尔维亚的农民,有开罗的商人,哥本哈根的官员,都是地区迥异的居民,服饰不同,爱好和忧虑也各有差别。
你被一个高深莫测的技术问题难倒了。在一人独处中,在寂静中,在你能想像的最妙不可言的离群索居中,你周围有成百种口音操着几十种陌生或难以辨认的语言,你对此永远无法了解;这数百种操着几十种陌生语言的低语声,是你永远也解不开的谜,除非它们无止境地扩展成一个既难以辨认,又不断变幻的人脸面团。
第三部分第13节 切断电视机的声音

时间:5分钟左右
设备:一台正在工作的电视机
作用:有教育意义
很少有人会以有效率的方式收看电视。即使有些人花了不少时间并看了许多节目,但他们也不算正在看电视,因为人们几乎始终在听声音。图像—声音是同步放出的,它们构成一个整体。无论节目是荒诞不经还是精美绝伦,人们都对这种组合备感兴趣,大家既在听,又在看。只是一般人不会仔细看荧屏上的影像,探索它们奇特的地方。
因此切断声音,然后再看。你就会经历一连串忍俊不禁的事。这些人在争论、发怒与激动,但不知道是为什么,这些人确实可笑;还有些女节目主持人在矫揉造作、手舞足蹈、笑容可掬;在片头字幕出现后,下一位女主持人还是矫揉造作、手舞足蹈、笑容可掬。可笑的还有那些没有声音的歌唱家、默默无声的记者,张着嘴但却一声都吭不出来,他们在默默地吼叫,还有那些没有音乐、毫无激情的广告。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呢,在有点儿深沉、有点儿凝重的笑料后面,隐藏着一种恐惧。有点儿机械的、僵滞的、无情的表情出现在这些人的面部,停驻在这些双唇抖动、双颊无端鼓起的脸孔上。这里指的并非尸体的死亡、冰冷,或是他们发白僵直的模样,而是一种没有生命的摆动,一种为了逃避虚无而做出的徒然的努力,一种跳起又倒下的运动。
应该抛开一切焦虑不安,一如摆脱可笑的感觉。不必去取笑也不必害怕。在笑料与机械表情之间斜向地前进。只看看这些没有声音的图像的那种样子:实际上是索然无味、没有丝毫趣味的东西,它们既没有表情,又空洞无物。
电视同样能启发人的智慧。
第三部分第14节 重返在心目中显得更大的童年故地

时间:瞬间
设备:童年的一处故地
作用:错位的
这事我们都曾经历过。你对儿时嬉戏地的记忆非常 深刻,印象中它非常大。辽阔得可以奔跑的田野、一望无垠的平坦空地、宽广的院子、逃学的场地;喧闹、捉迷藏、设圈套的地方、潘帕斯草原和原始森林。暴露在原野空地需要一点儿勇气。从这头走到另一头,也需要一点儿耐心及不少力气。
你不是在那边长大,其间,也没有机会回去看看。现在长大成人了倒突然回来了。这是个很小的空间,范围有限,很狭小,而且越缩越小了。然而一切都还是维持着原貌:整个地方的大小,一些细枝末节,那个房角的窗户,这面有点儿泛黄的墙壁。但它仿佛是个模型,一个缩小的模型,一个微型的儿时纪念碑。
看看这种惊奇的特别之处,以及一种不寻常的不安感。你以自身为参考依据,你自以为是个参照点,但你没有立即感到身材的变化,你下意识地认为事物已起了变化,它们挤紧了,缩小了。因此你在这有点儿像个巨人。
你知道了事情并非如此也是徒然,那种不适感依然存在。你的记忆和现在的感觉并不正确,记忆和感觉都很强烈,但却不能相融。你感觉到自己处境微妙,你不知如何自处,仿佛成了赘物,变得多余。更扰人的是,你个人生命的延续性似乎也出了问题。
第三部分第15节 习惯于吃某种不喜欢的食物

时间:几年
设备:某种厌恶的食品
作用:使开化
你实在不喜欢吃这种东西。真是无可奈何,你甚至有意在不同场合,每隔一段时间,便昌险尝试,没用,一切都是徒然,你仍然不喜欢它!你吃它的时候并不感到难受,但吃了以后却无满足感 ,也不觉得对胃口。不是过敏作崇,这纯粹是个口味问题。于是,你要把它吃下去了。
最初只是一小口,而且好像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泰然自若的样子,仿佛要大力彰显自己不受束缚一般。接着,次数就稍稍多了起来,而且有点儿定时性,有点儿不以为意了。经过几年以后,如果你顽强地坚持下去,你吃这种东西时会毫不介意。不过你可能一直不喜欢它。吃它,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不快的感觉减轻了,几乎达到毫不在乎的状态。你最后竟然会表现出对这种食物的偏爱,并非因为它的口味(个别除外,始终令人讨厌),也并不因为习惯成自然了,而是因你终于消除了这种厌恶后,对自己产生了某种温情的表现。
接下来要了解的是,你为什么要忍受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儿非理性,或许还显得愚蠢,又平白让你不舒服的考验?答案不会引起任何异议:为了文明!
那么无论文化差异和时代变迁怎样,文明究竟指的是什么?不盲目地追随那些诱惑,也不机械地对反感逆来顺受。文明使游戏复杂化了,阻止了那些冲动。因此有人回答你说,长时间尝试的目的,是要以高于教育意义及超越公正的方式,让你参与人性的大探险。
第三部分第16节 尝试禁食

持续时间:12~36小时
设备:无
作用:孤独感
世界各地、历朝历代的修炼者都使用过禁食这一手段,这并非偶然,因为除了毒品,没有更有力的手段能改变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禁食的时候,人们的感觉各不相同,无论是感到害怕还是安慰,禁食总是在起作用。这不足为怪:我们与最古老、最恒定、最有机的现实的关系是通过食物来构成的。有意识地不吃东西,会直接触摸响到生命最古老的基础。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过去,根据自己身体内部的结构以自己的方式来做出反应。某些人立刻会感到不安,好像自己身处不毛之地,到了一片遍布乱石的沙漠地带,永远不会有什么会使他心安和给他慰藉。相反,另一些人却觉得放心、轻松,为再也不受食物的束缚而感到无比舒畅,为终于摆脱了要定时消化固体物质的繁重任务而兴高采烈。
如果你还没有体验到这种状况,那么不妨就拿一天试试。除非患有某些特殊的疾病,否则这并没有危险。定时饮用糖水,除此之外就不需要什么东西了。在几小时以后,探索你心情的改变,更广义地说,就是看展现在你面前的“现实”究竟是什么就可以了。
减少一点儿葡萄糖,少吃一点儿脂肪,少吃某些蛋白质,这样你就不会再用相同的看法对待世界了。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这种状态中得出种种可能的结论吗?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