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文:我国四大海区渔场

  • A+
所属分类:自然人文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近海南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不同水域的海域,适宜各种鱼类的繁殖与生存。我国大陆边缘的海,大多是200米以内的浅海区,这里海水浅,光照充足,又有大江大河从陆地挟带而来的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异常丰富,为海洋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我国沿海有一股来源于太平洋北赤道的暖流(黑湖)和一股贴大陆南下的寒流,两股性质不同的洋流在沿海交汇,形成不少有名的大渔常因此,我国沿海尤其是各大河的入海口,大多成为海洋鱼类栖息、产卵的集中地,鱼类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海域辽阔,从北到南有四大海区渔场:渤海海区渔场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有辽东海、渤海海和莱州湾3个大海湾,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带来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形成鱼类的天然产卵场和重要的渔常常见鱼类有70多种,主要水产有条鳓鱼、对虾、毛虾及海蟹等。其中,对虾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庙岛群岛、长兴岛、风鸣岛、西中岛和菊花岛,均可停泊渔船,还有天津、秦皇岛、龙口、营口等大中型渔港。海底平坦,有利于拖网作业。渤海水浅底缓,滩涂面积近200万亩,发展养殖业潜力很大。
黄海海区鱼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北部水域较深,是我国冷水鱼类和鳕鱼等分布的海区。此外,黄海暖流和中国台湾暖流影响黄海海区,形成外海高盐水体与沿海低盐水体的混合水区,从而使饵料生物具有两种水体的综合群体,为各种鱼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经济鱼类十分丰富,有300种之多,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鲅、鲐、鳓鱼和对虾等。有海洋岛、鸭绿江口、大连、烟台和威海外海、石岛、青岛、海州湾及吕泗渔场,它们是我国现代化海洋渔业生产基础较好的海区。黄海海区养殖业发达,牡蛎、贻贝、海带、紫菜、石花菜等为大宗,其中海带产量最大;海参、海豹、对虾等养殖也获得成功。黄海海区浅海滩涂460万亩,潜力极大。
东海海区渔场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架面积52万平方公里,有长江、钱塘江、甬江、闽江、瓯江等注入。大陆架浅海水域,海岸线曲折,各大江河带来了大量营养物质,为海洋鱼类提供了极丰富的饵料,成为我国重要的渔场,鱼种有700多种,以暖性鱼为主。大陆架以东深海水域,处于暖流高温水的控制范围内,以暖性鱼类占绝对优势。东海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产区,盛产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及软体动物乌贼,已建有上海、舟山、宁波、镇海、温州、马尾和厦门东渡等重要渔港。其中浙江东部的舟山群岛一带的海域,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被称为我国海洋鱼类的宝库。每至汛期,可以捕捞数亿斤水产品,东海滩涂宽广,总面积达300万亩,是贝类、藻类的良好养殖场所,海水养殖业比较发达,主要养殖蚶、牡蛎、紫菜、鳗鱼和海带等。
南海海区渔场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有珠江、韩江、釜江、南渡江、龙门江及红河等注入。地处热带、亚热带,以暖水种鱼类为主,已经鉴定的鱼种有860种之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池鱼、沙丁鱼等,还盛产金枪鱼、沙鱼等大洋性鱼类。共有海南岛、西沙群岛、黄岩岛等800多个岛屿。还有北部湾、雷州湾、广州湾、大亚湾、红海湾和汕头港。各岛屿、海湾均是良好的渔船停泊地,有的还是远洋渔业的优良基地。其中,北部湾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区。广西北部湾合浦一带天然的和人工养殖的珍珠,在色、光、圆、润各方面,都超过日本的“东珠”和欧洲的“西珠”,号称“南珠”。南海诸岛广大海区的鱼类资源有的还被别国占有,有待大力向海外开发。
我国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不仅为亿万人民提供了味道鲜美的动物蛋白质,而且还是医药、化工及工艺品原料。鱼皮可制胶、制革,鱼骨、内脏可做鱼粉,鱼油可作工业用油、油漆和肥皂的原料,鱼肝可提炼鱼肝油,还有一些鱼的鳞片能制高级药品。此外,贝类的肉可制成罐头,贝壳可作为烧石灰的原料,贝壳的珍珠层可制纽扣,还能制成贝壳工艺品。石花等是琼胶工业的原料,海人草、鹧鸪等可作驱蛔虫药的原料,墨鱼骨可以止血,鲍鱼壳可以治疗高血压,海带可以防治高血压等等。总之,随着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海的海洋生物资源必将为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第一产盐大国
海水是一种化学成分复杂的混合液体,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份是海盐(氯化钠)。它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而且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海域广大,海水盐度高,渤海近岸含盐量是25~28‰,黄海、东海为30~32‰,南海高达34‰。我国海岸线漫长,多淤泥—粉砂质海岸,滩地平坦,尤其是淮河以北海岸,晴日多,光照好,建滩晒盐的条件十分优越。
海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我国晒盐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河北一带的齐国就被誉为“渔盐之乡”。解放后,我国晒盐业迅速发展,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大大小小的盐场罗棋布,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长芦盐尝青岛盐尝淮北盐尝大连盐尝莺歌海盐尝布袋盐场等,又以长芦盐场最大。该盐场北起山海关、南达黄骅市,长370公里。这里地势平坦,海岸曲折,有利于引取海水晒盐。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的海盐产量5000万吨,我国生产2000万吨,雄居世界首位。
利用制盐后的苦卤,还可以生产出许多产品,如制造化肥、炸药和各种钾盐的氯化钾,医药及石油工业不可短缺的溴素,制造各种耐火材料的氯化镁,广泛用于染料、皮革及日化工业中的芒硝,等等。我国已经建立起综合利用苦卤的工业,沿海不少城市建成了一批盐业化工厂,形成了一条“海洋化学工业带”。
神秘的铀元素
原子弹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能力的重要武器。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其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然而,制造原子弹少不了一种神秘的化学元素——铀。铀除了在陆地有一定储量外,在海水中储量也很可观。我国从海水中提取铀,始于70年代。目前,我国从海水中提取的铀产量居于世界前列。此外,我国近海海域中的其他化学元素含量也极其丰富,如磺有2.3×108吨,锗有2.7×105吨,钍有1.9×105吨,铍有2.3×103吨,溴有2.5×1017吨。
海上油田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近海大陆架地区。经初步勘察,我国海油沉积面积250万平方公里,生油层沉积厚度深达2000米以上,有良好的生油条件和储油条件,构成了石油资源雄厚的物质基矗50年代末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对近海大陆架进行了地球物理普查工作,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6个沉积巨厚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总面积达87.7万平方公里。渤海盆地油区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与陆上大港、胜利、辽河油田连成一片,同属于一个油区,是陆上油田向海下的延伸。从1964年起开始进行勘探,1980年又与外资合作先后在渤海西部、中部和南部进行联合开发,并打出了日产千吨的高产油气井,目前已建起了多个采油平台,为我国主要的海上石油生产区。东海盆地有的地区沉积厚度可达万米以上。60年代后期,美、日曾对我国东部海域进行过调查,发现中国台湾东北大陆架区有一个100多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在中国台湾及钓鱼岛诸岛附近约2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生油层厚度达5000米,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远景区,也是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东海已发现4个储油构造带,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南海早在第三纪地壳就开始下沉,沉积层厚度达7000米。南海中的珠江口盆地面积广达15万平方公里,生油层厚度达6000米,具有工业开采的诱人前景。1979年以来,我国与外国石油公司在南黄海、南海4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联合进行物探工作,发现了数百个油气构造,并打出了一批高产油井。
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除了最引人注目的石油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矿产资源。在海岸带的砂质沉积中,重砂矿富集有金红石、锆石、锡石、金、铂、金刚石、独居石、钛铁矿、二氧化硅等,其中锆石、独居石、金红石均属稀有矿物,工业价值很大,正在开发利用。按其地理分布,海滨砂矿集中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福建、广东的大陆沿海及中国台湾、海南两岛的周边地区。
目前仅局限在海南岛、中国台湾岛及山东半岛等少数地区进行开采,而且开采的种类较少,开采的方法及提取工艺也不高。随着提取工艺的进步,大量沉睡于海滨的宝藏将被充分有效地服务于人类。
在浅海沉积中,除了石油、天然气外,还有煤、硫、金、铜、镍、磷、石灰石资源。
在深海沉积中,则蕴藏有富含锰、铁及镍、钴等多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锰结核。锰结核是一种深海奇珍,含有40多种元素,至少有30多种有用的金属,而且含量丰富,经济价值很大。我国大洋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2000~6000米的海底表层。70年代中叶,我国开始了对锰结核的研究,此后又相继进行了有关调查,取得了不少锰结核及其相关资料,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矗潮汐电站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升降或涨落运动,平均以24小时50分为一个周期。海洋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且潮差越大,能量越大。一般而言,愈近海岸,潮差越大;海湾内,尤其是海湾顶端,潮差最大。我国东海沿岸潮差最大,如闽、浙沿海大部分地区,潮差可达6~8米,www.feiyu01.com,杭州湾澉浦的潮差曾创下了8.91米的历史纪录。黄海潮差较东海稍弱,大鹿岛约7米,青岛为4.5米,连云港为5.4米。渤海潮差近岸地带一般3米左右,但辽东湾和渤海湾的顶端潮差可达5米以上。南海潮差最低,但广州湾的潮差可达4米,北部湾顶的北海潮差也可达7米。潮起潮落,形成极为可观的潮能。据统计,仅我国黄海的潮汐能量就有5500万千瓦,全国潮汐能理论蕴藏量高至1.1亿千瓦!其中至少有3400万千瓦是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潮能。世界著名的钱塘潮,潮能富聚。据推算,在这里修建潮汐发电站,装机容量可达396~77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50~100亿度。一座300万千瓦的潮汐电站,年发电量可代替220万吨煤的能量,而且潮汐能清洁、价廉,可以再生,具有经济效益显着的特点。
我国沿海地区很早以前就利用潮流顶托江水灌溉农田,涨潮时引海水晒盐及利用潮流规律进行捕捞、航海。为了充分利用潮汐能,50年代起我国沿海先后兴建了一批中小型潮汐电站,它们主要分布在上海崇明、江苏浏河、山东乳山、浙江温岭、广东顺德等地。其中,1978年8月建于山东乳山县白沙口的潮汐电站,利用黄海海水涨落所形成的潮差来启动水轮机并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单机容量为160千瓦,总机容量达960千瓦,同时与全县的总发电厂并网,实现统一调度供电。1980年5月投产的浙江江厦潮汐电站,年平均潮差5.08米,装机容量设计为3000千瓦,在我国现有潮汐电站中规模最大。
还需指出的是,我国潮汐能资源与陆地能源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我国陆地石油煤炭资源多分布在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水力资源则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东面沿海地区能源相当紧张。但东南沿海地区的潮汐能丰富,可以缓解能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据统计,浙江、福建两省潮汐能蕴藏量占全国的80%,而且大部分波能、温差能也集中于此。这种能源分布上的地域互补性,极大地弥补了我国陆地能源资源分布上的缺陷,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可以肯定,进一步加大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力度,不仅会给闽、浙诸省,而且会对全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难以估计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