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公墓”是怎样形成的

  • A+
所属分类:自然人文

我国四川省自贡市附近的大山铺,埋藏有大量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化石,已发掘面积达2800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个被誉为“世界奇观”的恐龙群窟里,已发掘出大小恐龙个体近200具,其中有不少是完整或比较完整的标本。

恐龙的化石以蜥脚类最多,其次为鸟脚类、剑龙类和肉食类。此外还有大量鱼类、龟鳖类、蛇颈龙类、翼龙类、鳄类和两栖类等。

1.6亿年前,自贡地区广布着湖泊与河流,湖滨、河岸上到处生长着繁茂的蕨类、苏铁、银杏、松柏及其他裸子植物。当时的湖滨平原上,栖息有庞大的恐龙动物群。

据研究,大山铺恐龙多数属异地埋藏(即动物在甲地死亡,后被流水搬到乙地埋藏),但搬运距离不远。也有少数是原地埋藏。

专家们认为,这些恐龙的死亡大多是不正常的。

科学家对岩石性质作了分析,发现当时那里曾出现过一段干燥炎热的天气过程,陆地上的植物大面积缩小,水源几近枯竭,致使大量恐龙饥渴而死。

真是祸不单行。久旱之后又发生了大洪水,许多恐龙来不及逃避,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最后洪水将恐龙的尸骨连同砾石、泥沙等一起冲到大山铺这个地方沉积下来。

大山铺恐龙“公墓”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过,能有幸埋进这块坟地的恐龙毕竟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恐龙遗骨已不复存在,有的也许被埋在别的什么地方,有朝一日会被我们发现。

现在,大山铺恐龙遗址上,已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大山铺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