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多遇到这种人,也努力成为这种人

  • A+
所属分类:畅想文学

四月号《人物》杂志中阿乙“26岁之后不再读王小波”一文说:26岁之前,他读得最多的是其杂文,之后,他认为这种阅读有毒而停止。敢情身为小说家的阿乙,并不了解另一位小说家;让我诧异的还有同一个专题(“被沉默”的王小波)中,作家蒋一谈写王小波,他认为后者文字里只有真,缺乏善、美,而更多“戏谑、阴郁、残暴、血腥、玩世不恭……”我看着真要大叫起来:您真的看过他的小说么?

这让我明白:许多人对王小波的阅读经验都来自杂文。他的杂文的确好,简直是坐着打天下第一,但那只是他使出一成功力跟现实捣乱而已。他那么多年对着个破电脑写到猝死是在写小说,这才是他毕生心血所在。因为杂文热爱或反感他,都是冤杀。

我也由杂文认识王小波,“大山临盆,生出一只耗子”,这种挑衅只有王小波能写出来,有趣又准确,这准确是他多年理科生的逻辑思维所至。但他的小说,那是另一个世界。线条、小转铃、王二、陈清扬、白衣女人……这世界由精巧无限的想象力铺底、因爱情而熠熠生辉,男女借由心灵默契和身体欢愉飞升于“浓痰一般的天空”之上。他承认现实但是说:世上还有更好之事。

《万寿寺》,是一本谈论小说艺术的小说,随着“我”的心情变化,“我”笔下小说一点点变奏,像钻进一架庞大精巧的机械内部,目睹其线路结构复杂犹如迷宫。这大概是他小说中最长的一部,他以如此篇幅展示智慧之美,小说之美,生命之美。“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出于想象力的美,是对抗无可挽回的庸俗的惟一方式。对我而言,王小波的小说真善美具存。

在我二十岁之前,因看到他的小说,才对未来获得信心,这信心就是:生命很美,值得一活。他的全部小说都在告诉我们,“自从创世之初,世界上就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我们这种人,还有一种不是我们这种人。”不是我们这种人的人,我们在生活里已经见过很多,他们至今仍是大多数,他们企图让我们相信世界就是他们规划的那个鬼样子,做人就得变成他们那个傻样子。但是还有极少数的“我们这种人”,人数虽少,但能遇见一个,就会让你感觉活着很值。我努力多遇到这种人,也努力成为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