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大学的个性不在“潮语”

  • A+
所属分类:畅想文学

最近又到毕业季。毕业典礼上校长、院长的致辞,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与往年一样,充满“潮语”的毕业典礼致辞,再次引发争议。比如,对于浙大法学院教授的“甄嬛体”致辞,有网友欢喜极了,由此爱上浙大,有网友则认为很不正经,称“小三”浙大的这种演讲很“二”。(在致辞中,这位教授称浙大排在排行榜的老三,谓之“小三”,从来没有二过)。

其实,这就是一所学校、一个学院的一个毕业典礼演讲,在毕业典礼的场合,老师觉得这样可以表达自己对毕业生的情感,学生认为这挺好,这就足够了。如果给毕业典礼设定框架,要求必须这样,必须那样,这不是又回到过去所有毕业典礼一个面孔的老样子吗?

很长一段时间来,大学毕业典礼的校长、院长致辞,根本不被社会关注。因为这些致辞,基本上就是空话、套话,回忆四年生活,对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提几点希望。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的演讲,受到全体毕业生的追捧,其对网络语言的熟练运用,也引起网友对大学毕业典礼的强烈兴趣。

或许是受到“根叔”的启发,当年不少高校毕业典礼上,校长都开始飙网语,一时成为时尚。有舆论认为这给高校带来新的风气,但如果什么都成为“一股风”,就成了问题。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都争相用“潮语”,这不过是过去空话、套话的翻版,表达的并不是校长的个性化的思想。

我国大学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大学千校一面,没有个性和特色。这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而校长也不是教育家,只是政府部门委派到大学的一级政府官员。在有自主办学权的大学,如果校长是懂教育的教育家,他必然会在毕业典礼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所以,从学校的个性出发,大家没有必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大学校长、院长的演讲。有的校长的毕业典礼,用“潮语”,这只要符合他一贯的语言表达风格,并无不妥;有的校长理工科出身,逻辑严谨,演讲不煽情但充满理性思辨,这照样不失为好的致辞。如果大家都走“潮语”路线,或者“小清新”路线,抑或严肃路线,结果就必然有很多的致辞,即便有“潮语”作为包装,但仍旧败絮其中。再就是,平时语言习惯本来严肃的,突然在演讲中,读出“潮语”来,给人的感觉,不是可爱,而是装可爱。——五六十岁的校长,这样装,是很难让人消化的。

眼下的问题是,大学并没有走出没有办学自主权的困境,大学校长还是有级别的官员而不是教育家,因此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并没有走出千校一面的思维,会不自觉地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校的毕业典礼致辞,这也会影响没有多少深刻见解的校长、院长们,于是在演讲中套用大家喜欢的模式。我国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就这样从一个套话模式转向另一个套话模式。

每所学校应该有每所学校的特点,这就是一所大学的校长,可以适合这所学校,却不一定适合当另一所大学校长的原因。同样,每所大学有大学的风格,在这所学校毕业典礼上受到追捧的演讲,并不见得在其他学校就受到欢迎。如果我国大学自主办学,能按自己的办学定位、特点遴选校长,同时能自主设置学科、专业,毕业典礼的演讲恐怕难以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学都有自己的个性了,人们也就习惯了个性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