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文:气象与体育

  • A+
所属分类:自然人文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跳远名将鲍勃·比蒙奋力跃出8.90米,超出原世界纪录0.55米,着实令人咋舌。但这一成绩其实是巧妙地借助了墨西哥城的高海拔和当时2米/秒的顺风。中国的朱建华就无此幸运。1987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六运会期间,寒流突至,一夜气温骤降21℃,并刮起9~10级的阵风。赛场上朱建华全身发抖,动作走样,破世界纪录的雄心付诸东流。

竞技场上的形势就是如此受着天气的左右。因为天气导致的体育悲剧也屡见不鲜。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葡萄牙选手卡梅德·拉萨罗因难耐高温而客死他乡;1990年10月在摩纳哥举行的第2届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上,前届冠军卡西拉吉驾艇全速行驶时,被1.5米高的浪头抛出海面又打入水里,终致船毁人亡;1984年4月初,印尼雅加达正在进行一场足球赛时天气骤变,闪电击中球场,1名运动员当场毙命。

气象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照、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大雾,都会影响比赛。以冰上和雪上运动为例:温度和太阳充足照射会影响雪的粘性,从而影响到高山和越野滑雪者对器具的选择;雾和降雪会降低许多室外项目特别是高山滑雪所需要的能见度;温度和湿度会影响滑水、雪撬比赛中冰的质量以及人造雪的制造。在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期间,猛烈的北风风速达50米/秒,4天的积雪量达到50~90厘米,下坡滑雪比赛被迫延期。而1972年在奥地利因布鲁斯克举行的第12届冬季奥运会上,却因降雪不多、积雪稀少,奥地利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和几百辆汽车,从意大利边界的布伦纳山运雪来建造滑雪跑道。

1945年伦敦大雪造成一出闹剧。在一年一度的欧洲足球冠军杯赛上,英格兰阿森纳俱乐部迎战前苏联迪纳摩队,两队旗鼓相当。距下半场结束还有10分钟时,2∶2的僵局仍未打破。这时,一场大雾突然袭来,场上一片混沌,球员看不清号码,球门也隐入雾中,双方都想趁乱取胜,但能见度实在太低,屡屡射门无果。眼看比赛就要结束,被罚下场的迪纳摩队球员瓦西里心急如焚,趁裁判不备,溜入场中,一脚截住不知是哪边传来的球,迅速突入禁区,起脚劲射破网,紧接着,比赛结束的笛声也响了。瓦西里一阵狂喜。谁料裁判却宣布阿森纳队获胜。原来瓦西里竟将球射入了自家的大门。

1996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100周年。世界气象日之所以选择“气象为体育服务”作为主题,目的在于强调天气气候信息对于人们的运动和休闲活动,以及有关此类活动的组织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天气和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奥运会所需的气象保障为例,提前数年就要由常规的国家预测网提供奥运会申办城市的一般气候信息;一旦承办城市选定,便立即开始研究整理当地的特殊气候信息,确定对各种不同比赛项目至关重要的天气要素,为每一个运动会场提供详细的气候资料,作为运动员备战训练时的参考。

我国气象为体育服务正式开展是在1987年第6届全运会。但系统地进行气象与体育关系的研究是从1983年第5届全运会开始的。

1983年第5届全运会原定于9月16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进行。但天公不作美,从16日早晨开始连续下了两天暴雨,使江湾体育场变成汪洋一片,主席台下水深齐膝,场内跑道上也有20厘米深的积水,场地四周装上18台水泵哗哗向外吐水也收效甚微。为了使全国人民能在电视机旁看到隆重的开幕式,体育健儿时刻待命。体育场准备了10,000件雨衣。3个直径4米多的特大花篮被雨淋了,人们通宵达旦赶制纸花..可惜,暴雨如注,整个计划被打乱了。

这次沉痛的教训,引起了气象科技人员的重视,开始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气象与体育关系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奋斗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并运用到1987年第6届全运会气象服务中去。

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的气象服务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曾对气象服务给予高度评价。这里只举几个例子:开幕式那天上午还在下小雨,而且北京四周都在下雨。傍晚开幕式是否会晴天?经过气象服务中心预报组的认真会商,很肯定地向组委会报告:开幕式时不会下雨。果然,开幕式开始前,天空豁然开朗。

自行车比赛原定9月26日举行,但天气预报该日有雨,竞赛委员会根据预报改在27日晴天举行。果真27日天气异常晴朗,周玲美破了一公里计时赛的世界纪录。

9月26日进行赛艇比赛时,天气下雨,气温又低。由于25日已预报出这种天气,中国队及时采取了措施,运动员换上厚衣,调正了划桨技术方案,囊括了14枚金牌。

1993年第1届东亚运动会于5月9~18日在上海举行。为了确保运动会顺利召开,特地成立了气象服务中心。

第1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成功与否非同小可。一是我国正在争取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二是世界著名人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要来参加开幕式。故开幕式决不能改期,并且要求保证在好天气下举行。

4月25日,气象服务中心正式发布了开幕式的天气展望。虽然排除了有中等以上降雨的可能,但并未排除有小雨的可能性,因5月9日前后从气候上分析,上海下雨的机率还比较高。组委会副主席龚学平副市长获得上述信息后,多次向气象中心提出,万一5月9日下雨是否可以搞人工消雨?为此,气象服务中心咨询了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的专家。5月2日,一份《关于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时段上海上空人工消雨实施方案的建议》书送交给龚副市长。次日,龚副市长毅然决定在开幕式时做好人工消雨的准备,确保开幕式顺利进行。在短短几天里,既要请到北京人工消雨专家,又要取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的大力支持和驻沪空军的密切合作,动用侦察机、调用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专搞人工消雨的运输机等,还要购置必要工具、设备,以及需将几吨重的人工消雨催化剂送往机场..为确保开幕式人工消雨成功,5月8日和9日上午,进行了三次人工消雨作业,获得成功。5月9日下午开幕式终于在晴朗的天空条件下胜利召开,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开幕式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高度评价。

多次大型运动会的气象服务成功,www.feiyu01.com,标志着我国气象为体育服务已经逐渐成熟,气象为体育服务确实大有可为。

1996年5月7日,被誉为“东方神鹿”的王军霞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田径奥运选拔赛女子万米预赛中,以31分1.76秒的好成绩,创造了世界纪录,比1995年的世界冠军成绩快出3秒多。赛后,王军霞对采访她的记者说,教练本来只要求她在这一天破自己1995年的最好成绩,没料7日天气那么好,气温适宜,没有太阳,又没什么风,觉着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于是就和教练商定,尽量把好成绩“放”在7日。翌日《新民晚报》以《好天气助我成功》为题,报道了王军霞创造佳绩的“秘密”。

气象因素对长跑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气温:如果气温偏高,运动员的体内能量消耗增大,血浆量减少,易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的活动能力显着下降;而气温过于偏低,肌肉又易发生痉挛,关节部位也容易损伤。

专家研究表明,气温在8~15℃范围,对长跑最为有利。

其次是湿度,空气湿度过大,不利于汗液的蒸发和身体的散热,容易使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使人出现昏迷现象;湿度太小,空气过于干燥,长跑选手排汗过多,则容易脱水,自然也会影响成绩。比较适宜长跑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是30%~60%。

风对短跑的影响特别大,对长跑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只要风速在5米/秒以内,跑道又是环形,则风的利(散热作用)和弊(逆向阻力)可以认为互相抵消,可忽略不计。如果风速过大或是单向路线而全程逆风,则要考虑风的不利影响。

一些有经验的长跑选手和教练常常利用气象条件创造好成绩。在1986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日本两名选手利用当天的良好天气(气温8.2℃,风速1米/秒),创造了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同一国家的两名选手同时突破2小时8分大关的好成绩。时隔一年,在1987年的这项比赛中,因北京刮大风,冠军成绩比1986年差了将近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