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善举成为受助者的负累

  • A+
所属分类:畅想文学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这故事历经千载流传至今,尽管“嗟来之食”已成为人们烂熟于心的成语,但在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却往往还像钱敖一样,不顾及接受者的感受,使好端端的善举成了他们的负累。难道只要出发点是助人,任何不择手段的行为都是善举吗?

不要让善举成为受助者的负累

小鱼是局办公室的得力干将,积极上进,乐于助人,除了工作上从不拉稀摆带,最大爱好就是上网。由于摄影作品颇见功底,文字也很犀利,他成了本地论坛的名人,资深网友。五年前,小鱼的家庭连续遭遇的飞来横祸几乎把他逼到了绝境。年初,老父亲因车祸瘫痪;暑假,五岁的儿子因为淘气摔断了右腿;眼看要到年底了,年近七旬的母亲被查出患有晚期胃癌,必须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小两口每月的工资还不到3000元,父亲和儿子住院不但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着一万多元的外债,面对母亲高额的住院费,小鱼犯难了,到哪里去找钱?

局领导和论坛的版主们得知了小鱼的情况,决定想办法帮助他走出困境。领导在职工会上号召全体职工捐款献爱心,论坛的版主发帖在网上募捐。同事们你五十,他一百,一个个充满爱心的信封(装钱的)在汇聚,论坛也陆续收了到热心网友的捐助。一个星期后,两个地方的捐款就达到了30000余元。按说这本来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可接收捐助的形式却让小鱼无法释怀。

星期天下午,小鱼在县医院护理母亲住院,接到单位领导和论坛版主的电话,约定下午将善款送到医院。果然,下午三点,局办公室主任和论坛的斑竹不约而同地来了,可他们后面怎么还跟着那么大一帮人呢?小鱼纳闷了。仔细打量这队人马,原来电视台的记者,论坛的摄影编辑都在,他们有的挎着采访包,有的扛着摄像机,仿佛要采访重大新闻事件似的。

果然,在小鱼接收捐款的时候,摄像机打开了,闪光灯连连闪烁,话筒也递上来了……小鱼终于知道了这些人要干什么,尽管很不情愿,但还是对着镜头和话筒说了些感谢的话。可接下来的事让他简直无法接受,摄影记者们要求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站起来,手里拿着人民币拍照,小鱼本想当场拒绝,但碍于自己是受捐助对象,只能看着母亲从被窝里颤巍巍地爬起来,站在寒风中举着一沓钱让他们拍摄。当天晚上,县电视台播送了接收捐款的新闻,论坛也挂出了同样内容的帖子。看着自己和从未上过电视的母亲因为30000元捐款被媒体炒作,小鱼心里不是滋味。县城就巴掌那么大点地方,第二天,街上的熟人见着就问看见自己上电视没有,在商场买东西,服务员们也在窃窃私语:这不就是昨晚那个接收捐款的人吗?对此,小鱼觉得自己像小偷一样,感受了从未有过的羞愧,甚至愤怒。

受人点滴恩,当以涌泉报。小鱼是个有骨气的人,本想等以后经济条件好转后,把这些钱捐出来,用同样的方式回馈社会,但媒体的过分渲染让他难以接受。于是他找到单位领导和论坛版主将捐款人名单要了过来,由于绝大多数都是同事和相识的网友,于是小鱼发誓一定要将这些钱逐一地还给他们,并在论坛上发申明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从那以后,小鱼时时刻刻记着那些捐助者的名字,托朋友帮助了解,谁家要有了婚丧嫁娶,升学酒,乔迁酒,生日会……他都会送上一份礼,并且比捐款的数额多出一点点。之所以这样做,小鱼说我始终忘不了我母亲颤抖着让人们拍照的情景,不还掉这些钱,我一辈子都会因为屈辱而无法心安。不仅如此,每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都会第一个站出来献上自己的爱心,哪怕只有十元,二十元。

五年过去了,小鱼基本上还完了捐款,他可以长长地出口气了。可当我们反观这件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我们自己常常忽略的东西。

慈善,爱心原本都是不需要回报的,小鱼的做法看起来有些偏执,但设身处地地想想,他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愤怒也不是没有道理。毋庸置疑,当初那些捐款的人肯定是出于一片爱心,但领导们和媒体在宣传慈善的时候可曾考虑过受助人的感受?在给人以物质帮助的同时却给别人带来了严重的精神伤害,这样的慈善还有多大意义?

我们往往以强者的身份自居,打着慈善的旗号去施舍别人,然后拿受助者的痛苦来炫耀自己的慷慨,满足自己的虚荣,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总认为只要是“助人”的行为就是善举,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方式是否能被对方接受,这跟钱敖施粥有什么区别?既然是做慈善,我们就应该低调一点,尽量不让自己的善举成为别人的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