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贫困

  • A+
所属分类:好文典藏

陈忠实为他家乡的鹿原中学写了首校歌,让我找个作曲家谱曲。我请人谱好了曲子,便打电话通知忠实。

接电话的是忠实的妻子。她说:“忠实不在家,请问你是谁?”

我报上了我的姓名。并问:“还记得我吗?”

她说:“记得,记得。你那年还到过俺西蒋哩!”

忠实的妻子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如今怕也接近五十的年纪了吧,居然还记得十六七年前的事,真是好记性。

她的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忠实家在西安东郊毛西乡的西蒋村。这里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再朝东走二三里便是蓝田县的地盘了。西蒋村离西安城三十来里,交通方便。十几年前我是骑自行车去忠实家的,他当时在毛西公社当干部。我去的时候,他正在灞河滩上领一帮农民整修河滩。河滩上有几间临时搭建的草棚子,是干部办公和农民住宿的地方。见到我来,忠实很高兴,匆匆安排了工地上的工作,便拉着我朝他住的西蒋村走去。

这是一个贫穷的乡村,忠实的家于贫穷中更显贫穷。村里已经有了不少瓦房,忠实家的院子的工资。我在工厂当工人,每月工资是38.2元,还要养活两个孩子。忠实也有两个孩子,操持家务的妻子能不埋怨吗?

我忽然想起,临来的前一天,我收到一份稿费通知单。正好那年从10月1日恢复稿费制度。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本书上发了我的一篇作品。编辑告诉我:“书在10月1日前就印好了,我故意拖到节后才让印刷厂送来,能给作者发点稿费嘛!”

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稿费单递给忠实的妻子,对他说:“嫂子,别骂了。现在恢复稿费制了,忠实再写东西,就能给家里挣钱了。”忠实的妻子接过稿费单,双手捧住,仔细端详着,虽然只有两行字,她却足足看了有3分钟。忽然,她“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嘴对着稿费单说:“哎哟,啥时候俺忠实能把这拿上,就好了!”

她说得很惊喜。我听了却有些心酸:那单子上总共只有二十几元的稿费啊!

也许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所以十几年后,她仍记得我的西蒋村之行。

也许往日的贫穷对陈忠实的刺激太大了。所以,当l993年他被推举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后,即席发表了一番就职演说。演说中除了阐述文学事业的神圣和作家的历史使命外,还特别提到了作协的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要努力改善作家的创作条件,提高作家的待遇和生活水平,让作家摆脱贫穷的困扰。

然而,朋友们都知道,陈忠实在贫穷冷清的白鹿原下,埋头耕耘着文学的圣土。与贫穷抗争,与命运抗争,讴歌着贫困中那不屈的灵魂,塑造着为挣脱贫困、挣脱蛮荒而苦苦求索、苦苦拼搏的关中汉子的形象。从而使他成了驰誉当代文坛的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