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

  • A+
所属分类:励志名言

第四节

韦氏一惊,手中的剑眶啷一声掉在地上。
韦氏把眼睛看着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直摆头;她又看看崔?
这一切,都没瞒过太平公主。她笑问道:"怎么,还没有商量好?""是这样,皇妹。"韦氏见他们都不讲,只有硬着头皮说道:"反正今天在这里的都不是外人……
崔丞相,也是自己人,我们商议,自则天皇帝退位,中宗继承大统以来,我大唐国势日衰。今中宗皇上驾崩后,殇帝即位,然而他年幼无知,不懂事体,这大唐江山交给他,实在叫人不放心。看来,还是女主当政,大唐国运方会发达。我们商议,废了殇帝,请太平公主您……"
韦氏还没讲完,安乐公主忙抢过话头说:"我们商议由姑妈您当女皇……不过,姑妈一向淡泊守正,对皇位一定不感兴趣,故……""好了好了,不要说了,我全明白了。"太平公主打断她们,逼视看她们说:
"我对皇位不感兴趣,那谁感兴趣呢?当然是你们母女俩了。你们直说,倒底要我干什么?""姑妈,我们不要你干什么。只要你不反对母亲登基,不反对立我为皇太女,您老人家照享富贵……"韦氏以目示崔湜,崔湜只得说:"安乐公主所言极是。"太平公主立即把目光转向他,他眨个眼睛躲了。太平公主暗想,自己有几次可以登位的机会,可一想起则天母后那最后的目光,那叮嘱,就把野心压了下去。没想到,这两个女人还这么迫不及待。好,先看看你们是不是那块料。便说:"想当年父皇驾崩后,母后则天皇帝继位,改国号周,不知皇嫂登基后,这国号改称什么呢?"两个女人一个急着想当皇帝,一个急着想当皇太女,至于国号吗,她们还没来得及想。太平公主一问,倒把她们问住了。
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半晌答不出话来。
"哈哈哈,"太平公主狂笑一阵后,说道,"当年母皇武则天雄才大略,深谋远虑,有经天纬地之才,费了好大劲才当上皇帝,不过也只当了十五年,临终前自动放弃了帝位。我看着你们两个,加起来也比不过她一个指头,还想学她当皇帝?你们要是明智的,赶快丢掉痴心妄想,好好去李氏宗词请罪,说不定还可以保全性命,要是不听我的劝告,到时候你们后悔不及……""好个不识抬举的东西,看我结果了你!"韦氏说完,从侍卫手中夺过剑,要杀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竟毫无惧色,上前几步,走到韦氏面前,伸着脖子说:"杀吧!"韦氏果然举起了剑……"且慢!"一声震耳的吼声传来,韦氏一惊,手中的剑哐啷一声掉在地上。
原来崔湜被韦皇后传进宫,初以为是为了给她侍寝,后来了解到主要还是从他身上摸到太平公主的行踪,以便捉拿进宫时,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她一定会误会,以为我出卖了她。他要找个机会解释。现在就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当他看到韦氏举起剑向她劈下去时,平时一贯在韦氏面前驯如羔羊的他,竟然发出来自丹田的气力猛喝一声:"且慢!"韦氏的剑掉下了,但一束愤怒的目光对着他。
崔湜赶快站起来,卑谦恭顺地对她讲:
"陛下,恕臣直言,您这一剑砍下去,不只是砍了太平公主,也砍了您苦心制定的计划,砍掉了您的基业。陛下不要过于气恼,不要过于性急。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都有定规。望陛下三思。"
韦氏也觉得他的话有理,原计划也不是现在杀她,只是她太凶狠,才忍不住恨不得马上结果了她。真的杀了,手里少一张王牌,事更难办。她说道:"好,先不杀你,你好好想想,只要你回心转意,什么条件我都答应。"说完,韦氏带上一干人,急匆匆走出了去。
崔湜走在最后,在跨出门前,回头一望,恰与太平公主目光相对,众日久久之下,他不敢传递任何意思便若无其事地跨出门去,尾随韦氏之后走了。
韦氏只有走来走去来消解心底的恐怖。与任何杀人狂一样,她这两天心情特别糟,精神恍惚,心意烦乱,食不甘味,寝不安眠。她不敢与任何人的目光相对,她从任何人的目光中都似乎看到对她的蔑视,对她的唾弃,对她的愤怒;她从任何人的目光中都看到"杀人狂"三个字。
第五节

像你这样敢杀死亲生父亲的女人。留在世上何益?
与韦氏相反,被囚禁的太平公主却表现出分外的安详,晚上觉也好睡,准确地说,还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好睡过。
没有人来打搅,甚至没有人陪伴,专心一意地睡,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
她计算着时间,距与李隆基商量的起事时间还有两三个时辰。"公主殿下……"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后墙窗外传来。
她踩上板凳推窗一看,是个老太监。
因低着头,认不清。"你是谁?"那太监猛地抬头一一"啊!二桂;你。"太平公主见到他分外亲切。"殿下,快跟我走。迟了就跑不掉了!'"什么?""韦氏已率兵杀向这里来了。快!"不等回话,二桂就从窗外伸出手来。
太平公主拉着他那粗壮肥硕的手,轻轻上了墙,从窗口翻了出去。"随我来,去救了相王一道跑"
相王本与世无争,几次让皇位,让太子位。被韦氏抓来以后,他成天静坐在床上练吐纳之功。一切听天由命。他正练得入神,忽听门响,睁眼一看,推门进来的是太平公主。
他惊喜万状,功也顾不上练了。"参见相王哥哥。"太平公主的声音有些哽咽。
"妹妹请起。"相王扶起太平公主要她坐。
"二位殿下,此处非久留之地,快打点了随我走。"二桂着急地说。相王是个慢性子人,拖拖拉拉好一阵才说走。可刚刚出门,就被韦氏等一行逼了回来。相王与太平公主退到房内。太平公主手握佩剑与韦氏相对,韦氏身后是一群卫士。"哼,看你们往哪里跑?"韦氏手提长剑,凶狠地对相王和太平公主说。相王推开身前护着他的太平公主,上前半步,向韦氏拱手说:"皇嫂,不知为何你一定要置我们兄妹于死地。你要当皇上,你当就是,不干我的事,为何要杀个不停?连亲兄妹你都不放过。
"你也太狠心了。你看你身后那扇门上,还贴有前朝大将军尉迟敬德的像,是当年祖父大宗皇上时留下的。
"玄武门之变,太宗杀了建成、元吉兄弟,晚年受他们亡魂的折磨,便命人画了尉迟敬德的像贴在门上,日夜守护。
"韦氏毒杀亲夫中宗皇上,却不知罪孽深重,幡然悔悟,反而还要残杀我兄妹,你你你,你不怕亡魂向你索命吗?"
相王说得义愤填膺,声泪俱下。
太平公主对兄长这个时候讲这些空话感到可笑,一把把他拖到身后,扬起佩剑指着韦氏说:"相王兄,对这杀夫弑君的贼妇,讲这些岂不费了口舌。"来,韦氏,有本事咱俩-对一比试比试。"
那韦氏提把宝剑只是虚张声势,听说要一对一比试,慌忙后退,叫后面的卫士上。
太平公主见了大笑道;"你这贼妇,有本事毒死亲夫,却不敢与本公主对阵。好。
你且退去。来,哪个卫士敢上来,与我比试比试。"见是太平公主,卫士谁也不敢上,也学着韦氏向后退。"量你们也不敢!"太平公主厉声说,"你们看清了,我是太平公主,我身后是相王。
韦氏这贼妇,毒杀了皇上还不算,还要斩尽杀绝我李唐宗亲。你们都是食大唐俸禄的兵士,现在正是为大唐尽忠效命的时候。快杀了这贼妇,为皇上报仇。谁杀了她,谁立头功,我封他五品官衔……"
太平公主话音刚落,一片杀声从外面传来、杀声中分明听到有"杀韦氏,灭韦党,兴大唐"的喊声。
韦氏身后的卫士队伍立刻瓦解,在溃退中,韦氏身边一个年轻卫士,手起刀落,立斩韦氏,取了首级,献于相王和太平公主脚下。"封你五品,本公主绝不食言。走,快跟我去清杀韦氏余孽,再立战功。"
"姑妈饶命。"安乐公主被几个工匠捉住,押到太平公主马前。
太平公主对她冷笑两声,问道:'安乐,我问你,你今年多大了?""姑妈殿下,侄女今年二十二岁了。""多好的年纪呀,真可惜!更可惜你父皇白白疼你一场!""侄女知罪,但求免死。""像你这样敢杀死自己亲生父亲的女人、留在世上问益?"太平公主对押她的人摆了摆头,于是,几把锄头几乎同时砸在她的头上,顿时脑浆迸出,死于阶前。
第六节

我为皇兄出生入死,难道连一个男宠都保不住?
睿宗李旦没想到二十六年前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母后武则天废了,他早就死了这门心思。而今,又被推了上来,不想当还不行。看来也是定数。他只有端坐在朝堂上任群臣跪拜了。由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对睿宗复位有特殊贡献,睿宗对他们格外信任。凡有宰相问事,他都说,你们与太平公主议了吗?与三郎(李隆基排行第三)议了吗?二人控制朝廷大权,文武百官为之侧目。只是睿宗觉得不解的是,那个崔湜,也是个颇负文名而朝秦暮楚的人,可皇妹太平公主却对他特别眷顾,前天还在我面前替他说情,再给他些宽恩哩!
崔湜这些年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也算够精彩的了,他靠一张脸蛋,周旋于几个有权势的女人之间不断捞好处,直至被韦氏任命为相当于宰相的同平章事。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当发现韦氏有倾覆的危险时,便立即倒向相王及太平公主,在最后时刻没有随韦氏沉人深渊。然而他以前陷得太深,大臣们纷纷要求对他严加惩办。
其中,中书舍人姚崇的呼声最为强烈,坚决主张贬他出朝。因为他是太平公主的情人,睿宗在处理这件事时感到棘手。"皇妹,听说崔湜躲在你府上,有此事么?"睿宗试探着问太平公主。"有此事。"她毫不隐瞒。"我为皇兄复位出生人死,难道连一个男宠都保不住?何况,他对你我都还算有点功劳呢。""但上下议论纷纷,他以前当过宰相,目标大,不贬到外州府,留京城不好安置。我看就贬他为华州刺史,过几天风头一过,把他召回来便是。""要贬,连我一起贬!"太平公主使出小性子来了,睿宗最怕的就是这个。"皇妹,我这皇帝实在不好当,算了算了,我不当了。"太平公主也怕就怕这个,他不当换上李隆基,那可不得了。她表示让步说:"那你说,贬下去什么时候回来?""多不过五七个月。""那也长了。""好好,两个月之内如何?""那还差不多。但还有一点,回朝以后怎么安置?""提拔任用。""兄长不会说谎吧?""皇上口中无戏言。"
但后来太平公主软磨硬缠,崔湜不但没有外贬,反而被任命为吏部侍郎。看到太平公主有这么大的本事,被贬的御史大夫窦怀贞,吏部侍郎岑羲、中书侍郎肖至忠等也找到太平公主的门子,得到睿宗的宽恩,贬地由远改近,窦怀贞和崔岑羲由贬岭南改为益州或陕州,肖至忠由贬许州改为薄州。而且很快都回到京城,照样当官。凡太平公主有求,睿宗都百依百顺,爽快答应,使她感到心满意足。
但也不可能每件事都依她,比如立谁为太子,众大臣认为应立平王李隆基,理由是"国家安宜先嫡长,国家危先有功。"李隆基为消灭韦氏立了大功,深孚众望,当立为太子;而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刚强多才,不易驾驭,于已不利,便极力主张立相王长子李成器。她对睿宗说:"宋玉成器是你的嫡亲长子,又仁厚孝道。你第一次继帝位时的文明元年,就立他为太子,则天母后还亲授他为皇太子。可是现在你又想立李隆基,他虽然在平韦乱中有功,但究竟不是嫡出,又排行第三,你立他,岂不乱了规矩?"太平公主见睿宗似有所动,便进一步说:"自古废长立幼,祸乱之根,远的不说,就说隋朝,隋文帝立嫡长杨勇为太子,但因次子杨广凭战功夺了太子位,后来竟杀了父亲文帝,自立为炀帝……"
睿宗听了这些话,身上直冒冷汗,但他觉得宋王成器绝不会是杨勇。他说:"成器曾几次向我表示,坚决不愿为太子,甚至以死相请,绝不会像杨勇那样……""兄长此言差矣,"太平公主反驳说,"世上只有人这个东西最复杂,说的,做的,想的,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再者,人的思想是变化的,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与彼时彼地所思所想,往往判若两人。皇兄历经皇室斗争,两登帝位,难道看的还不多吗?"
睿宗觉得太平公主的话也有道理,与其立精明能干却难免会引起麻烦的李隆基,不如立柔弱平庸能保平安度日的李成器。便说:"那好,让我考虑考虑。"
第七节

大臣们有的瞠目结舌,有的耸肩暗笑
李成器在太平公主授意下来找父皇,按太平公主所教,如此这般说了一番。睿宗感到奇怪,怎么这个平时老实巴交本本分分的成器,一夜之间变化这么大,从坚决不当太子,到太子非他莫属,什么过去他当过,什么立幼不立长,祸乱从此生,什么杨广杀父篡位,一套一套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他想,一定是太平公主在背后捣的鬼,便把桌子一拍说道:"成器,你出尔反尔,是何道理你给我实说,刚才你说的这一套,是谁教的?要不实说,定你个欺君之罪!"
成器本来老实胆小,父皇这么一发火,他赶快跪下说了实话。"愿奏父皇,是姑妈太平公主所教。她叫我不要说是她教的。"睿宗又好气又好笑,说道:"快下去思过,罕于皇太子该谁当,朕自有安排。"
鼓动成器失败后,太平公主并不甘心,又去鼓动申王。申王李成义既非嫡出,又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便招一切向李隆基讲了。李隆基开始不相信,太平公主曾亲口对他说过,支持他当太子,怎么变了?他想,崔湜一定了解内情,便微服私访崔湜。
崔湜险些被贬,全靠太平公主才又当上更部侍郎,他曾官高宰辅,现在当个吏部副职,深感屈才。但要想再爬上去,因有与韦氏那一段前科,上上下下对他印象不好,如果不建什么奇功,不靠什么更硬的臂膀,是很难办到的。不过,他总结宦海沉浮的经验认为,机遇甚为重要。他等待着。听说平王李隆基来访他大喜道:"机遇来了!"赶快迎出大门,见了李隆基便拜;"平王驾到未能远迎,恕罪恕罪。"李隆基拉起崔湜说:"大家老相识了,不必拘礼。你我久未相聚,今日抽空来叙叙。"崔湜是个精明人,李隆基平韦氏乱后,声望日高,整日忙于公务,哪有闲时间来叙情。
他来,一则有紧要事要问,要不然就是想与他的情人、自己的妻子相会。上茶后,
崔提屏退左右,说道:"平王有何事相问,但说无妨。""好,只有一件小事相问。"
"听说太平公主要立成器为太子,不知有此事否?"此事太平公主早跟他透露过,叫他不要随便说与人。
但今天对坐的是平王李隆基,一个呼声最高的太子候选人,今后可能一切还要靠他。
今天是送上门的机遇,千万不能错过。想到此,马上做出一副讨好的表情说:"殿下不来,我就要去府上禀告此事。太平公主惧殿下的英武才能,故主张立懦弱的宋王成器为太子,并巳向睿宗皇上提起。""那皇上的意思呢?""她说皇上同意她的意见。""当真?""是她告诉我的,不会有假。"李隆基听了,立即起身告辞,连已从里屋出来的崔夫人挽留,他都拱手婉谢,相约下次。李隆基一口气跑遍了几个心腹宰相大臣家,告诉他们皇上在太平公主鼓吹下对立太子似有悔意,很可能再立宋王成器,请他们出面相助。宰相姚崇、宋、钟绍京等纷纷去晋贝皇上,奏道:"立太子事关社稷大事,陛下不可轻易许诺。我大唐国运多舛,一波末平,一波又起。
韦氏为乱,幸有临淄王李隆基领兵除之,挽狂澜于既倒,救社稷于将倾,论功劳。
德行,皆应为太子,皇上原已有许诺。
太平公主却在宋王和申王之间挑拨,又在岐王与薛王之间煽风。
他们皆手握兵权,情势颇为紧张。
在这危急关头,望圣上果断处置,速立李隆基为太子,并罢诸王兵权,把宋王和申王调出京城,削去岐王和薛王兵权,逐太平公主去东都闲住。只有这样,才保社稷无虑。"睿宗听了,甚为犹豫。姚崇等又说:"臣等为国家太平,为陛下安全着想,才冒死直谏,如果陛下不果断决策,臣等恐有渎职之罪,只向陛下告假归田了。"睿宗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得同意。
第二天早朝,立即宣布。太平公主听了,也不顾朝堂上的规矩,大哭大闹:"我为大唐再再立功,除二张,灭韦氏,出生入死,你们父子有今日,就过河拆桥,连长安都没有我容身之地,你们好狠的心呀……
呜呜呜……"哭得大臣们有的瞠目结舌,有的耸肩暗笑。
睿宗见状,不好收拾,只得宣布散朝。
朝散了太平公主又跟在睿宗屁股后面闹,直至他同意不逐她去洛阳,仍留在长安,方才稍歇。一至晚上,太平公主的庄子就热闹了,人来人往不断。她只不过受了点小小的挫折。
她树大根深,谁动得了她?趁现在她不如意的时候来走走,最合适;过不两天她更红起来再进来,就迟了。
其中有个叫郑暗的,就是瞅着这个时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