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文:郑和七下西洋

  • A+
所属分类:自然人文

1405年,正是我国明朝永乐年间。这一年春天刚过,一艘艘巨大的海船从南京等地陆续驶抵长江下游的刘家港,结集在港口的水面上,做着远航的准备。这些海船船体长达100多米,宽达50多米,船上的桅杆高高耸立,直指晴空,船舱雕梁画柱,富丽堂皇,被称为“宝船”,远远望去,像一个个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堡,威武雄壮。
码头上堆满了准备装船的货物。这些货物都是中国的名产:金银珠宝、丝绸绢缎、瓷器、陶器、大米、大豆,还有大量的钱币和茶叶、布匹、书籍等,种类繁多。一天,当中午的太阳开始西斜时,码头上传来阵阵喊声,正在港区忙碌的人们听见喊声纷纷避让。只见一位容貌英竣身材魁梧的年轻官员带着一批随从缓步走来。这位年轻官员就是被明永乐皇帝朱棣任命为元帅、准备率领大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正使——年仅34岁的郑和。
原来,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了解到早在宋元时代海洋贸易就一直是国库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获得海外珍贵物品的主要渠道。因而他希望通过进一步发展海洋贸易来充实国库,增强国力,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从朝臣那里得知,在中国的西南方,越过浩瀚的南海,有一片更为广阔的西洋。在西洋沿岸,有许多美丽富饶的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都曾同中国进行过贸易。朱棣决定派船队去西洋,恢复和发展与各国的关系,树立明王朝在海外的声威。
几天后,郑和远航船队的62艘“宝船”满载货物,整齐地排列在刘家港,整装待发。
起航的日子终于来临。1405年6月15日,在举行隆重的仪式后,郑和下令启碇开船。蔚为壮观的“宝船”船队离开刘家港,从长江口驶入东海。
郑和率领船队穿过水流湍急的中国台湾海峡,进入碧水一片的南海,向远航的第一站——占城国(今中南半岛东南部)前进。
占城国国王听说来了大船队和使者,非常高兴。他骑着大象,头戴金花冠,身着节日的五彩礼服亲自前往迎接。几百名士兵一手拿刀,一手拿皮盾牌,排成整齐的队列,随着袅袅椰笛声向前行进,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远方的贵客。
中国船队到达占城国后,前来参观和做生意的人络绎不绝,驰名世界的中国瓷器、绸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中国船队则收购当地的象牙、香料和药材。
在一个刮北风的日子,郑和船队告别了友好的占城国人民,继续向南前进,在爪哇、旧港等国作了短暂的停留和贸易之后,折向西北,来到马六甲。
马六甲在地理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太平洋通印度洋的咽喉,往东可以到西太平洋的许多国家;往西可以通向印度洋。郑和船队选中这里作为一个停泊港、补给站和集散地。
船队在马六甲忙完建造工作后,分成两队,一小部分船只向东、向北进发;大部分船只由郑和率领穿过海峡,继续西行。郑和率领的船队驶入浩瀚的印度洋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然后又到了古里(今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
船队同古里国人民进行了友好通商回到马六甲时,满船的中国瓷器、铁器和丝绸,已经换成了外国的胡椒、香料和珍宝。
时间过得真快,郑和船队离开祖国已经两年了。分头活动的各船陆续驶回马六甲,郑和决定返航。当洋面上刮起南风的时候,第一次远航的船队乘着季风踏上归途。
返航途中,船队按预定计划访问了旧港。旧港又称巨港(今属印度尼西亚),郑和在这儿为来往海上的客商除掉了抢劫往来船只和客商的一伙海盗,因而威名大震。
1407年9月,郑和船队回到祖国。明成祖朱棣听了郑和的远航报告后非常满意,为了同更多的国家通好,又决定派郑和多次出使西洋。
1413年10月,郑和率领船队第4次下西洋。
这次远航,目的地比前几次更远,海路也更艰险。船队启航时正值冬天。
郑和率船队沿着原来的航路首先到了占城国,然后访问了爪哇、旧港、马六甲等地,再到达苏门答剌国。
离开苏门答剌国,船队又到许多熟悉的国家访问,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贸易。他率领船队穿过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经锡兰和印度半岛的南端到达古里。在古里稍事休整后,郑和决定横渡阿拉伯海,到更远的西洋国家去。
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同是印度洋北部的大海湾,它们被印度半岛分隔开来,一个在半岛的西边,一个在半岛的东边。阿拉伯海比孟加拉湾大些,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多数海域的深度在两三千米以上,最大深度达5203米。它连接阿曼湾、波斯湾、亚丁湾和红海,是通往阿拉伯地区的必经海路。
阿拉伯海也和孟加拉湾一样,处在印度洋北部季风区域内。每年七八月间,西南季风强盛时期,由于它比孟加拉湾更为开阔,所以风浪特别大。它的西部是世界海洋中大浪频率最高的海区。狂风巨浪严重地妨碍了海上的航行。每年从5月起,小型帆船就开始停航,一直到9月过后才可复航。然而,大风大浪阻挡不了敢于闯海的探险家们。庞大的郑和船队扯起巨大的风帆,在白茫茫的大洋上开始了新航线的开辟!
大洋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好客,狂风暴雨铺天盖地像小山一样向船队袭来。郑和和船员们一起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密切注视着海上的动静。他巡视各个舱房,鼓励大家坚定地迎着风浪前进;他叮咛舵手要谨慎驾驶,密切注意指南针的方向。船员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www.feiyu01.com,尽管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仍然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在望不到头的海面上,经过25个昼夜的航行,终于跨过了宽阔的阿拉伯海,进入阿曼湾,然后穿过霍尔木兹海峡,到达了波斯湾口的忽鲁谟斯国。
船队在忽鲁谟斯国进行了一笔巨大的交易后,沿阿拉伯半岛南岸航行到祖法儿国(今阿曼境内),在那儿作短期的访问。然后又进入了亚丁湾,来到红海之滨的阿丹国(今亚丁),用货物交换了许多珍奇的物品,有大珍珠、大块猫眼石和两尺多高的珊瑚等。
为了前去象牙产地直接交换象牙,同时,也为了送几位东非国家的使节回国,郑和命船队继续航行,绕过索马里的瓜达富伊角,沿东非海岸南下,到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卜剌哇、竹步和麻林等国访问。麻林出产的象牙非常有名。郑和来到这里,直接交换了许多象牙,然后返航,于1415年8月回国。许多东非国家趁此机会,派使节随郑和船队一同到了中国。
郑和的第4次远航,横渡印度洋,开辟了新的航线,进一步扩大了通商贸易的范围。朱棣看到郑和带回的香料和象牙非常高兴,希望能更多地获得这些物品,便命郑和再次出访。
1417年5月,郑和第5次出航。这次,他的航向更远了,到达了阿丹、剌撒(今也门)及非洲东部,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阿拉伯海沿岸地区。回国时,有十几个国家的皇室人员和使者跟随郑和的船队到中国访问。
1421年春天,为了护送随郑和来中国访问的十几名外国使者回国,明成祖朱棣又派遣郑和等带着国书和大批礼物6下西洋。郑和率船队远航到达东非一些国家,用中国货物换取了不少象牙、香料以及罕见的珍奇动物,如卜剌哇国的马哈兽、花福鹿、麂和犀牛,竹步国的非洲狮、金钱豹等。回国时,横渡印度洋,遍访锡兰、苏门答剌、阿鲁、马六甲、榜葛剌(今孟加拉)等国。
郑和第6次下西洋归来后,于1424年奉命出使过旧港。原来,郑和第1次下西洋时到过旧港,在打击横行旧港的恶霸陈祖义的战斗中,曾得到一个华侨施进卿的帮助。后来,施进卿被推为当地酋长,明成祖封他为宣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