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攀登:不屈的中国人

  • A+
所属分类:自然人文

中国,一个多山的大国,它的境内和边境分界线上,有许多世界级的山峰。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牵连着中国的国土,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中国人根本无力组织登山运动,最多只能做西方国家登山队的仆人和搬运工。
当年,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头酣睡的“东方雄狮”,当它站立的时候,全世界都将会为之震憾。这个预言是100多年以前下的,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实现这个预言的可能。
1955年8月11日,中国登山家们与前苏联登山家们一起攀上了一座海拔6773米高的山峰(团结峰)。6773米,这是新中国登山家们所创造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高度。
1957年,中国登山家们独立征服了世界著名的贡嘎山主峰(海拔7590米),在世界登山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不得不对这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人数众多的民族给予重新的评价。他们预感到: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已经醒来,它必将以自身最大的努力,跻身于世界登山运动的前列。在喜马拉雅山黄金时代的高潮期,各登山强国的著名登山家们都已感到,中国人将对他们在登山运动上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只是,谁也不曾料到,这种挑战竟会来得如此的迅速。
1958年3月,前苏联100名功勋登山运动员联名写信给苏中双方,要求两国政府支持两国登山家联合组队,在1960年攀登珠穆朗玛峰。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中国政府和运动员的支持。
在这次行程开始的时候,世界许多山区正流传着关于“雪人”的种种传说,前苏联的几种报纸也都报道过“雪人”的“活动”。中苏双方运动员下撤途中,经常听到雪鸡在峭壁间鸣叫。于是,有的人便与同伴开玩笑说:“当心雪人!”“听啊,雪人在笑!”这时,在海拔5300米处的一个营地里发生了一件令人生疑的事:原先为运动员下山时准备的三顶帐篷统统被撕得破烂不堪,里面的食品全都被抛出,箱装的香肠、鱼干、肉干和面包干几乎都被吃了个精光。几桶罐头肉被咬得布满了小孔,上边留有鲜血的痕迹。帐篷周围的雪地上也残留下许多大脚印..队员们呆住了,难道真的有雪人?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闯入营地的强盗是帕米尔棕熊。这些模样呆头呆脑的家伙居然如此聪明,知道跟踪登山队员一路上肯定会有好吃的。
中苏登山家们在共同的训练中,一直合作得很好,他们之间还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1958年10月,由许竞和别列斯基率领的中苏登山家们首次进入西藏,对珠穆朗玛峰周围地区进行了侦察。这次活动历经18天,行程300公里,主要侦察了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等路线。
1959年,按照双方的协议,中国方面如期修建了从日喀则到珠穆朗玛基地营——绒布寺附近300多公里长的公路。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前苏联当局不顾本国运动员的意愿,单方面撕毁了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贺龙元帅指示道:中国人自己干,而且一定要干好!也相信一定能干好!
誓死要拿下珠峰的中国登山家们,为登上珠穆朗玛峰而进行的训练,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1959年7月7日,33名中国登山家集体登上了慕士塔格顶峰,其中包括8名女登山家,她们是周玉瑛、王义勤、丛珍、王贵华、西绕、潘多、齐米、查母金。这些杰出的中华女儿,以海拔7546米的登山高度,创造了当时世界女子登山的最高纪录。www.feiyu01.com,33名运动员同时登上7500米以上的高峰,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充分显示了中国登山运动的实力。
1960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个自然灾害年代,是6.5亿中国人民普遍陷入饥荒而节衣缩食的年代。就是在这个年代里,中国的登山英雄们却干出了一件让全世界都震惊的事:攀登珠穆朗玛峰,征服地球之巅。
当时,处于财政困难之中的中国政府,专门拨出巨款用于购买攀登珠穆朗玛峰用的登山装备;中国各专业工厂为登山队赶制了羽绒登山服和加厚睡袋。这次登山活动不仅是中国登山家们的奋斗,它已经演变成一场全民族的抗争,一场全中国人与艰难险阻的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抗争。
1960年3月中旬,中国登山队离开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经日喀则等地,沿着当地藏族同胞为他们修筑的公路,开向珠穆朗玛峰山麓。这是一支由20多辆卡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
3月19日,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干燥的雪粒像浓雾一样弥漫在山峦上空,阵阵刺骨的寒风把沙石卷起几十丈高。中国登山队的全体队员,冒着高原的风雪和严寒,来到了珠穆朗玛的脚下。在他们的头顶,是世界的第一高峰,一座海拔8848米的巨型金字塔。它巍然雄踞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上,峡谷中悬挂着几条大冰川。这里,是雪的故乡,冰的王国。
登山队员们跋涉到海拔5120米的高度。他们在著名的绒布寺的上方,找到了一块谷地。这是一道已经萎缩的山谷冰川的脊部。登山队决定,将大本营安扎在这里。
中国登山队在这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登山基地,他们把这个基地称为喜马拉雅新村。这个硕大的喜马拉雅新村,总共有20多顶、每顶可供20人居住的加厚棉帐篷,有食堂、会议室、发电站、医务室、电台和记者站,还有卡车、越野车、牦牛等运输工具。
在喜马拉雅新村的村口,有一个用松柏和红布扎成的象征性彩门,登山队在两边的门框上贴上了一幅大红对联:“英雄气概山河,敢笑珠峰不高。”
横批是:“人定胜天。”中国登山家们的万丈豪气,由此可见。然而,珠穆朗玛山区气候瞬息万变,暴风雨常常把帐篷刮得东倒西歪,还有发出雷鸣般轰响的冰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和高不可攀的险峻山峰..这些险阻在二次大战前,曾接连击退过英国人的8次进攻。为了打通一条通向“北坳”的路线,英国人曾付出了11人生命的代价。今天,它对待只有不到5年登山历史的中国人,难道会客气一点吗?计划制定者认为,征服8000米以上的高峰,不能指望一次行军就夺取胜利,而必须经过几次适应性的行军,逐步适应,逐步上升,然后再集中主力突击主峰。因此,他们把征服珠穆朗玛的伟大“战争”分为4个“战役”:第一战役,队员们从大本营出发,到达海拔64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营休息。
第二战役,从大本营出发,上升到海拔70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营休息。
第三战役,从大本营出发,上升到海拔8300米的地方,完成后依旧返回大本营。
这三次适应性的行军,登山队员一方面可以在沿途不同的海拔高度建立起许多个高山营地,为最后夺取主峰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逐步地提升高度,使队员们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高山环境。
在这以后,第四战役就要求队员从大本营出发,直抵海拔8500米的地方,建立夺取主峰的突击营地。然后,从这个突击营地出发登上8848米的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