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给你带了旅游纪念品”成为一种伤害

  • A+
所属分类:业界资讯

旅游处处是坑,有一种伤害叫“给你带了旅游纪念品”。在外旅游,除了交通安全、强迫购物、景区拥挤,还特别容易受到来自旅游纪念品的伤害。在苏州买了一顶草帽,到武汉发现同款,于是和店家说是这里买的帽子,想换一个颜色,店家二话不说就给换了。到了厦门,如法炮制,又换了一顶颜色不同的帽子。同样一块真丝绣花手帕,真不真丝不知道,只知道在苏州叫“苏绣”,在四川叫“蜀绣”,在江西成了“赣绣”,而且一看就是电脑绣的。(2月11日《中国新闻周刊》)

别让“给你带了旅游纪念品”成为一种伤害

曾几何时,大家外出旅游都喜欢带点当地的纪念品回去,或自己留作纪念,或送给家人、亲朋和同事,跟他们分享旅游的快乐。可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一习惯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坊间甚至还出现了“有一种伤害叫‘我给你带了点旅游纪念品’”的说法。

为何会这样?想必经常旅游的人都会吐槽:现如今,不管去哪里的景区,纪念品都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就是些梳子、围巾、小摆件之类,毫无新意,跟家门口地摊上摆的东西差不多。特别是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问题较为普遍,用塑料制品冒充牛角、红木,用玻璃制品仿造玉镯、戒指,都涉嫌欺诈。尤其是有些无良商家出售的宣称疗效显着的“奇珍异草”、祖传药物,要么属于“三无”产品、疗效没有经过临床验证,要么干脆就是忽悠人骗钱的。这种东西泛滥成灾,无疑会给购买者带来了一些健康风险。长此以往,游客必然谈纪念品色变、避之犹恐不及,不仅砸了纪念品的牌子,还给景区形象抹黑。

不要小看旅游纪念品。旅游业是一条涵盖游、食、行、住、购、娱六部分的产业链,纪念品如果开发好了,也是一个大市场。据了解,在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中,景区80%的收入来自附加服务、相关商品领域,门票反倒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不少景点是免费进入的。从纪念品一项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说明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管理和开发依然处在比较粗放的低层次水平之上,门票依赖较为严重,在发展相关产业链、拓展多元化营收渠道等方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别让“给你带了旅游纪念品”成为一种伤害

打造优质旅游纪念品、让纪念品真正成为景区的名片和新的市场增长点,至少应该从两个方向着手。其一,向传统和地域特点要特色。游客去你那里旅游,看中的除了自然风光、历史风貌,还有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不要担心“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要害怕“与众不同”,地域特色越鲜明、越有个性,就越能吸引游客的兴趣。如果能做到“独一无二”,又怎能不成为香饽饽。

其二,向创新要创意。随着交通、通讯和传播方式的日益发达,不为人知的传统文化和物品已很难寻觅,只靠模仿复制就能大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景区和文创企业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挖掘景区和地方的文化内涵,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潜力的旅游文化产品来。比如迪士尼乐园,里边的卡通形象都是“凭空创造”的,而由此衍生出的纪念品种类繁多,钥匙扣、水杯、包包、玩偶等等都大受欢迎。旅游纪念品要告别让人望而生厌的老面孔,就需要不断创新、“百花齐放”。当然,鼓励创新的前提,是加大对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从根本上遏制模仿和抄袭的不良现象。

文/乔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