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文:地球形状变化之谜

  • A+
所属分类:自然人文

人类正确地认识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远古时代,人们用“天圆地方”来解释我们周围世界。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地球的基本形状。通过海上航行,对月蚀和日蚀的研究,以至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探险的成功,人们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可是,只是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人类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人类有可能从几十万公里的宇宙空间观测地球,于是人类对地球的形状才有了精确的概念。
现在已经明白,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因此,它并非人们一般所认识的那样具有正圆形状的球体。事实上,从地心到两极的半径比地心到赤道的半径短一些,所以地球是个扁球体。1971年,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决定采用以下数据:赤道半径(长半径)为6378.160公里;极半径(短半径)为6356.775公里。
尽管扁率很小,可它对人造卫星的轨道的变化却有着极其灵敏的影响。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或许到此为止了吧?不,通过近年来人造卫星的观测发现,地球也不是以赤道平面为对称平面的扁球体,而是北半球较细、较长些,南半球较粗、较短些。地球的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均以海平面为准)长40米左右。这样一来人们终于确认: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扁球体,还有点像梨状体。
对地球形状的科学认识有些什么意义呢?首先,由此人们明白了正是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之分。同时,地球的形状又使地球上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有规律地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造成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和热按从低纬度到高纬度逐渐递减,形成了地球上的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等五带。而且,对地球形状的精确认识,对于现代化的航空、航海,对于现代通讯,以至于人类征服宇宙空间的宇宙航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为这些航行提供了许多准确可靠的数据。
然而,从微观上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地球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照说没有生命的东西大概不会有大小的变化吧?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譬如:我国长江口的崇明岛就是从水里长出来的——由江水所挟带的泥沙淤积而成;www.feiyu01.com,上海,这个建筑着高楼大厦的都市,在若干万年前,也不过是鱼类悠游的地方。地球显然没有生命,但是它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变化。它究竟是在变大,还是变小呢?目前,说法还不一致。
有人说,地球是从太阳里分裂出来的。起初也是一团炽热的熔体,经过长时期的冷凝后,就收缩成有硬壳的地球了,因此地球是在缩校并且科学家对阿尔卑斯山作了调查研究后,推断地球的半径比两亿多年前(即阿尔卑斯山开始形成时)缩短了两公里;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每年缩短了1%毫米。
又有人说,根据阿尔卑斯山的情况,还不能给整个地球的发展作出结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是复杂的,譬如现在发现沿赤道——地球的半径有加长的现象。
另外有些人说,地球是由宇宙尘埃积聚起来的。这种尘埃还在继续向地球上聚集,譬如经常有陨石落到地球上来。据科学家估计,一昼夜间进入地球大气中的宇宙尘埃,约有10万吨之多;而地球上大气层的物质也在不断地向宇宙太空散失,不过这一数量非常微校地球究竟是在长大,还是在缩小,目前,这还是一个谜。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过,不论哪一种看法,都证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都是在不断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