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春秋

  • A+
所属分类:励志名言

第八章镖局六系

一说到“系”,不免让人想起现在大学的学院,前几年就被称为“系”,比如中文系,历史系,美术系,体育系等等,难道说镖局也分系吗?镖局的镖系是如何分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唐宋时期的驿站,它是专门为朝廷押送一些来往信件的,如果说这和镖局的起源有关联的话,那它就是最早的信镖了。而在以后的镖局业务中,确实有这样一项为人捎带信件家书的生意,虽然收费很低,甚至不收费,但是它的确属于镖局的正常业务范围之内。

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商业的自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自由的松动和自由商人的出现,出现了为商人押送货物和银两的物镖和银镖两大镖系。

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票号的产生,以及为票号押送镖银的高额利润,镖局的主要业务就转化为票号押送银镖,这就形成了镖局走镖的又一大镖系:票镖。

后来,看家护院、商号正常秩序的维护、保护银行等业务也来找上了镖局,这就形成了镖局又一镖系:坐镖。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对象就转化为一些有钱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首饰和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这就形成了镖局的人身镖,即客镖一大镖系,物镖同时也得到发展。

这就是镖局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物镖、银镖、票镖、坐镖、客镖等六种镖。

信镖

八百里快骑日夜兼程送信的故事,我们从电影、电视、评书、小说里屡见不鲜,骑着快马的信差,快马加鞭,每到一个驿站就翻身下马,立即换乘守候在官道驿站的驿官备好的马匹,而刚换下的马匹不是累得气喘吁吁,就是倒地而亡,难道说这就是镖局的信镖镖系吗?

回答是否定的,前面所说的这种信差不是镖局的镖师,所送的信件也不是私人函件,而是吃皇粮的官差送的官方文书。

其实驿站这样的邮路耗资是极其巨大的,按照平均计算一封信件要花掉将近二三百两银子的邮递系统,连朝廷都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自然和富贾商人无缘,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因此,在中国的古代是根本没有什么邮路可言的,富人商家和亲人通信,最多也是顺便捎带,穷人则是除非亲自前往,不可能会有信件来往的。

到了明末清初,随着镖局的产生,普通老百姓亲人之间的通信成为一种可能。朝廷、将军、总督、都统、巡抚发信件照旧使用驿站的八百里快骑,就像杨贵妃爱吃荔枝,从广州往长安用八百里快骑送荔枝一样,累死多少马,花多少银子不关她事,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成,反正花的银子都是国库里的。而富贾商人和普通老百姓却找到了一条省钱省心的邮路,那就是镖局。根据路途的远近,花上一二两银子,让镖局带捎,既便宜又保险,就能实现和家人亲人的互通信件,达到交流的效果。

当然,信镖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很好地为镖局自身起到了一定的通信作用。大型镖局的镖路遍布大半个中国,在邮政、电信没有创办之前,不只是商人、老百姓,就连镖局的总号、分号和外柜之间的联系,也全靠走镖时带信。但是一旦遇到十万火急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像现在打个电话,搞个特快专递,或者直接坐飞机前往,这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为了解决紧急的通信联络,许多的大中型镖局开始动脑子驯养镖鸽。镖鸽也是信鸽,但是由于是镖局驯养的,所以普遍被人们称做镖鸽。镖局的镖师出发时都会带上镖鸽,平安到达后就会放飞回来报平安,在镖路上出了意外,也会放出镖鸽进行联络请求救援。王公贵族,富贾商人看到镖局的镖鸽如此神奇,一边竞相购买,一边利用它们千里传书。普通老百姓自然没有闲钱和雅兴饲养,依然依靠镖局捎带或者通过镖局的镖鸽传书。

进入20世纪以后,清政府的新政实施以后,邮政兴办起来,信镖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物镖

我们知道镖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商人,商人请求保护的目的也主要是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其实商人在商道上的人身安全还是次要的,他们最为担心的是自己运送的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盗贼也有盗贼的行事原则,他们一般只是图财,并不害命,把商人都杀了他们也就没的东西可抢了。盗贼最喜欢的就是商人一看见他们穷凶极恶的样子,扔下货物调头就跑,也只有在商人死都不愿交出货物的情况下才行凶。所以最早时候保护商人还是以物镖为主。《东北开发史》有这样一段记载:“东三省马贼(土匪)充斥,故商旅往来,咸以保镖护行。”营口开港之际,清政府外有列强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大量掠掳中国白银;内有太平天国起义,耗用大量军费。所有这些支出银两均由百姓负担,百姓不堪重负,纷纷铤而走险,拉绺子、当土匪。营口周围大小匪帮达数十股。当时民谣说:“冯麟阁占东山,青麻坎杜立山;洪辅臣半边天,抢官夺印金寿山……”同治八年(1869年),由官兵押送的20万两上缴户部的关税银子就是在锦西虹螺山被“海砂子”劫走的。

官银尚不能保证安全,更别说商人运送的货物和携带的银子了,所以仅光绪年间,营口就出现了大小镖局23家,镖师、趟子手和脚夫多达400多人。日升、福顺、金成是营口最有名的镖局,分别由沧州、山东、河南的镖师经营。镖师与绺子的头目有往来,镖师常向他们赠送金银、枪支、药品或马匹,一旦他们遇险,镖局或窝藏或庇护,所以镖局押运财货,土匪也不干扰。各镖局各走一线,日升走奉天(今沈阳),福顺走锦州,均由与土匪的关系决定。

因此,大凡商家要起运货物时,一般都找镖局押运,按脚程远近、货物所值取不同的“镖礼”,商定后签订“镖单(合同)”,在镖单注明起运地点、商号、货物名称、数量、镖礼多少等,双方各盖图书(即印章),护送到指定地点、商号后就能得到合同所写的镖礼。

东北地区的上等货是人参、麝香、鹿茸等,送到奉天后镖礼为一件两吊(一千铜钱为一吊)。镖师途中只保不被抢劫,不保风雨灾害,所以镖途中常有货主派人随行保管。

在铁路开通前,从营口到奉天(沈阳)是4天路程。头天宿大高坎,第二天住汤岗子(鞍山),第三天停烟台(辽阳县),第四天中午到奉天。

清朝时期的物流主要是粮、棉、绸、茶、盐、糖、碱、皮货、药材以及日用品,四川、湖南、湖北的大米一般都是从长江水道东下,然后再从镇江、扬州一带汇集之后沿运河北上的。江浙一带是丝绸的主要产地,同时又是棉布的生产区和茶叶的主要产地,绸缎、棉布、茶叶三大货物也是沿运河北上。蒙古地区的皮毛、革制品,河北、河南、山东的原棉,以及直沽和两淮的海盐沿运河南下,各省的省会和将军、都统的驻地,往往是货物的聚散地和中转地。经营物镖的镖局,当然他们的走向也是根据物流的走向而定的。

物镖是随着自由商人的出现而诞生的,它也是镖局的主要业务。从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五回的“家里开着两个绫缎铺,如今又要开个标行,进的利钱也委的无数”,第六十六回还提到西门庆等人准备搭“标船”出门“办货”开始,到民国十年(1921年)著名的镖局“会友镖局”——中国镖局最后一个堡垒的关张,在将近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物镖一直是作为镖局的主业务存在的。

银镖

押送黄金白银等作为货币形式存在的物质的镖,叫做银镖。如此说来银镖押送的就是现成的钱了,现在叫“现金”、“现钞”,那可是拿起来就能花的钱啊,是什么人把现金这么放心地交给别人押送呢?他们对镖局信得过吗?镖师们会不会“见钱眼开”,在路上吞了现金据为己有呢?实际上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镖局所押银镖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比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汇款业务、押“皇杠”业务、押银票业务等都属于银镖的范畴,自然被押送的银子也因此被叫做镖银。在押送镖银的过程中,自从镖局诞生到消亡的几百年间,几乎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镖师吞掉镖银的现象。

银镖的汇款业务就是代办远途银钱汇兑。当时晋中平、祁、介、太等县的商人,在北京开办干果店和做其他生意的人不少,每逢年终结账,他们都要给山西老家捎些银钱,因途中有被劫失落之虞,因此常靠镖局代运。代办手续是把款项记于账上,云:某月日收到某号运交某处某号银两若干两。至银子的成色、分两,皆都不问。交运款时,只将银两包好,外边再用布或麻包封固、缝好,亦无火漆打印,只在银两外面书明银若干两,寄某处,交某号查收即可。报酬大致每年正月总付。

银镖虽然风险太大,但是利润非常高,所以一直是镖局最为热衷的买卖。银镖产生在信镖和物镖之后,银镖最初的形式是商人由于过年过节不能及时回家,委托镖局捎回家一些银两,随着银两数目的增大和要求押送的人越来越多,发展到商人之间的银货两讫的银子同样由镖局押送,最后发展到官方的饷银也交给了镖局押送,镖局的银镖阶段,可以说是镖局发展的顶峰阶段。

一直到清末新政之前,国内无银行,无汇兑事业,大宗款项大部分都委托给镖局解运,后来有了票号之后,就由票号代为拨兑。

票镖

票的种类太多了,邮票、车票、机票、钞票、支票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镖系?票镖系保的这种票是什么票呢?

说起票镖,就不得不说晋商,山西作家王进说,走进山西陕西,晋商的遗迹无不让人叹为观止。那些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富可敌国的乔家大院、精致典雅的渠家大院、豪阔无双的王家大院、雕梁画栋的曹家大院、山水宜人的常家大院无不令人惊叹。那些极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平民英雄乔贵发、豪气冲天李大全、以商济世渠本翘以及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更是至今令人怀念的英雄人物。而那些隐藏在巨额财富背后的镖局故事,如以戴龙邦为首的一批镖师也无不让人敬佩。

晋商的崛起,最早始于宋代。那时西盐和海盐尚未发现,而位于河东的盐池就成了天赐晋人的生财之道。晋商的鼎盛,是在明代。根源是当时有外族侵略,大明朝为了稳定自己的江山,加强了自己的防御体系,在北部边疆屯兵八十余万。为解决军粮问题,朝廷给供应军粮的商人印制了一种“仓钞”,商人凭着这种仓钞领取“盐引”(贩卖盐的凭证),就可以明正言顺地经营获利丰厚的食盐,晋商并由此而暴富天下。晋商的辉煌,是在清代。在清军入关之前,精明的山西商人就与满人有了人参、貂皮的交易,明清交战时期,这些商人不仅为清军提供过军需物资,而且还帮助收集过军事情报。为此,顺治皇帝登基后还亲自召见过范永斗等八名晋商。康熙五十三年(1694年)平定葛尔丹事件中,不少晋商还从事了随军贸易,得到朝廷赏识,并受“龙票”,开始从事蒙俄贸易。清代晚期,平遥人雷履泰首创票号,并在短短的几年内,使票号汇通天下。

从一定意义上讲,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晋商的崛起、兴盛和辉煌,离不开一代一代武术大师的支持。以元明为界,元明以前多服务于国家,山西涌现出了不少爱国名将,元明以后,名将辈出的山西,鲜有垂名青史的将领,山西的武士,不再以开疆拓土、戍边擒敌闻名于世,他们转而服务于财雄天下的晋商。武士赖以谋生的组织就是镖局,他们依托镖局,一边习武,一边为买卖行走镖。明以后的山西镖局诞生了不少令后代景仰的人物,其中最出色的便是心意拳宗师戴龙邦。

从以上晋商的票号和镖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镖局和票号的密切关系。票号的产生,最初对镖局汇款和押运银镖的生意冲击很大,但是经过了极短的磨合期之后,镖局和票号很快就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尽管票号的银票不是叮当响的现成的银子,却是拿着就能兑换成银子的票据,有点像现在的现金支票,使商家不再为携带大量沉重的银子而烦恼,一张纸就相当于怀揣几万两、十几万两甚至百万两的银子。但是由于它的随时可兑换性和票号的不严密性,照样成为盗贼抢劫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和票号的人自然又找上了镖局。加上票号的周转银子量大,路途遥远,以及票号没有分号的小城市之间的现金拨兑,更是离不开镖局的押运了,票号的产生不但为镖局增加票镖的生意,还为镖局增加了一项肥差——逢百抽五的银镖生意重新兴隆起来。

坐镖

坐镖这一镖系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根据它的业务组成,基本上可以分为护院、坐夜、坐店等三种形式。

镖局的主要业务是押送信件、银子、货物、银票等,常年奔走在外,但是这并不是说镖局的业务就是只有“走”镖这一种形式,“坐”镖也是镖局的业务范围,也相当重要,这三种业务形式,拿镖局的行话说,走镖的叫“唱戏的”,护院、坐店、坐夜的叫“坐池子”,每逢夜间,没有出去“唱戏的”,就按照“当家的”的安排,轮流去“坐池子”。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商铺洋行,一般都会请镖局的人坐夜,像清末权倾一时的李鸿章,他在京师的宅院,请的就是北京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坐池子”。

原因前面说了,强盗是镖师的“朋友”,真有强盗“踩点子”,如有镖师护院,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圆满解决,化干戈为玉帛。若只靠护卫、巡捕,乃至步兵统领衙门指挥下的禁卫军,两下里很可能话不投机,反而生出无穷事端。江洋大盗顾及的只有江湖道义,哪管你是几品顶戴!

镖局在城里的主要业务就是“坐池子”,其实也就是保护私宅、商号不被人盗窃,给商店的撑面子,防止有人捣乱讹诈。但是人们为什么不把做这些工作的镖师叫做看家护院的打手,而尊称他们为达官呢?据方彪先生《京城镖行》说,这其中原因很多,有关镖师克己的性格和高尚的武德,还有一条就是一般情况下,镖师是只为雇主看家护院、撑腰护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手伤人。正宗的镖局在签定坐池子的业务保单时,都明确了业务范围,比如坐夜的只防飞贼夜入,不管家贼外盗,强行入宅者,不过内影壁不管等。这些条款是为了划清界线,不介入雇主内外的人际关系,比如老爷太太要对奴仆实施家法责打多少板子,镖师会视而不见。护院的镖师看到少爷在外和人发生的冲突,也会不管不问,因为镖师的任务是负责防匪防盗,不介入他们的内部和外部斗争。

镖局和雇主签定镖单时,还会特意强调一下礼节的问题,一般雇主的地位是非常显贵的,但是镖师则最多和他们“客礼相见”,决不会像仆人一样行大礼,见面拱手作揖就成,虽无宾客之尊,也有半个客人的地位,所以非常受人尊重,也因此被人唤作“达官”。

客镖

在“客镖三忌”中关于客镖我们已经说了不少,客镖保护的不是财货,而是旅客,所以客镖又叫人身镖。能雇用镖师护驾的旅客大多是上下任的官员,或是迁居及回籍探亲的富商大贾。他们都是携带眷属、携带钱财的阔主,是贼人算计偷袭的对象,不但目标大,而且行动不方便。所以保客镖比保物镖、银镖、坐镖都要难,不但不能丢镖,而且还要给大人、小姐、老爷、太太们以诸多方面的安全感。

清末时期的“两宫西狩”,就是以贯市李家为首的北京的镖局联合保的一次皇宫内院的客镖,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仓皇西遁,护军极少,狼狈不堪,可是身边却跟着四、五十名北京各大镖局的镖师,赤胆忠心,可表日月。估计没这些镖师跟着,也不必八国联军,从北京到西安一路上的大小强盗,就要了“老佛爷”的命了。可是等到“两宫回銮”之时,这些镖师却被遗忘了,只好混迹于古都长安的滚滚红尘之中,有的镖师重操旧业,开起了镖局,像永庆镖局、宏泰镖局、宏发镖局等等,都与这批“护主西狩”的镖师有关。

因此说,最难保的镖自然是为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保驾护航的客镖,因为要确保他们在来往途中生命财产安全,的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镖师走水路镖时,若保的是货镖,一般都会在镖船上插上镖旗,采取明保的方式;倘若走客镖,就必须采取暗保的办法了,一般不插镖旗,镖师们的衣着也均是家人打扮,这足以说明客镖的难度之大。

说穿了,客镖的实质其实就是私人保镖,也就是受雇充当私人护卫。清朝袁枚的《新齐谐·董金瓯》中说到:“吾父某亦曾为人保镖,路逢劫盗,与角斗,不胜而死。”私人保镖者,有时是单身镖师充任,有时也雇几位镖师,甚至由多人合作组成镖队。清黄轩祖《游梁琐记·王天冲》中述及:“某早闻之,不敢莅临,遣其弟代祭,拨干仆标队卫之。”

此外,还有我们前面说的镖局“保护库丁”的业务也是标准的客镖,李尧臣在他的《保镖生活》中介绍:“原来当年当库丁是一项很肥的差使,库丁可以从银库里往外偷带银子。尽管防卫很严,如库丁出来时要裸体打一个跟头,但库丁还是可以从肛门里把银子偷偷带出来。因为库丁这样发财,北京城里就有混混专抢库丁,等于绑票勒赎。因此,库丁上班下班,都得找镖局保护,才能不被流氓绑去。”

集六系一身的女镖师

镖局在女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20世纪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说起古代中国镖局的镖师,大都认为是男人们的事情,女孩子三寸金莲,手无束鸡之力,怎么会与弄枪动刀的行当扯上关系?怎么可能会有女镖师出现呢?

其实不然。中国古代不仅有女镖师,而且女镖师们大都还是集大成者。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的达官显贵、富贾巨商大多是妻妾成群,但是得多患失,他们的心理也往往是非常阴暗和惧怕戴绿帽子的,所以不得不严加防范。这就为女镖师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封建伦理道德上来讲,由男镖师来保护雇主的家眷确有许多不便之处。一是有些盗贼夜间行窃,常常要进入内室,而此时又恰恰是内眷熟睡的时刻,家眷还来不及穿上外衣,男镖师怎么好贸然进入;二是古代的内眷尽管常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为美德,但也总有外出观光、购物、会友的机会,倘若有些花贼乘此下手,就算男镖师的身手再敏捷,也难保万无一失。在这种情况下,女镖师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凡是习武的女性,多半是习武世家之女,或者江湖卖艺者的孩子,相对于缠足裹脚的女孩子来说,这些女镖师应该是思想最解放的女性。

女镖师一旦被雇主邀住家中,便具有了护院、坐夜、银镖、物镖于一身的特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女镖师的职责是守护内宅是无疑的了,但是内宅是雇主的钱财和宝物的储藏之地,当然女镖师要负起责任来。同时,太太、小姐们外出会亲访友等等,女镖师还要保护好女家眷的人身安全,随车护卫而行,这也正是客镖的走镖。

女镖师身兼多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下,即使同在一个院子里、同在一条路上执行着同一项任务,男镖师也不把女镖师看作同道中人,而女镖师也知自重、自爱,向来不和男镖师来往。

与其说女镖师是在遵循着封建礼节,不如说是女性自己残害自己的一种表现,这种悲剧性不在于某一个人,也怪不得女镖师和雇主的家眷们,怪也只能怪是制度的落后才注定的悲剧。其实,作为现代的女性,不管是身处什么环境之中,若能做到旧时女镖师们的自重、自爱、自强、自立,也就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