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生活在当今社会还能不能做老实人

  • A+
所属分类:畅想文学

很早就想写一点关于老实人的文字,一时难以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来,一直无从下笔。单就人心而言,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一言难尽的时代,一个遍布阳光与阴影的时代。关于家国社会,关于人,一些话含在唇间,欲说还休,一些事搁在心中,欲言又止。众所周知,就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而言,老实人完全是某种正统的象征,老实人完全符合中国社会的道德主流趋向。但是,老实人容易吃亏上当,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实,我们在网络上搜搜“老实人的下场”几乎千遍一律不是可悲,就是可叹,不是可哀,就是悲惨。如此,生活在当今中国之社会,究竟能不能做老实人,当今天下还有没有老实人似乎成了一个天大的问号。

事实上,做不做老实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尤其不以老实人的意志为转移。做人老实与否除了受道德传承的影响,还是人在后天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养成的一种习惯,在生活中秉持的一种天性。生活在而今世道,嘈嘈杂杂的人和事,往往讲不清,道不明。就拿老实人来说,做人的老实与否只是相对的,吃亏讨便宜也是相对的,而且老实人也有真老实,假老实之分。俗话说:不叫的狗最会咬人,有一种外表看似老实的人在名利得失面前,恰恰最精于算计。另则,吃亏也有吃大亏与吃小亏之分,有的人是吃小亏,讨了大便宜,有的人是讨点小便宜,吃了大亏,说白了还是真老实与假老实,真吃亏与假吃亏的问题。

当今社会,聪明人总在给别人下套子,老实人总在千方百计給自己解套。如果为老实人画一张素描:他们尊严感过于强烈,由于长期以道德为价值核心的教育,形成了尊严不可侵犯的心理定势,一旦自尊受到伤害,往往反应激烈。由于性格闭守,自尊成了最后的心理防线,甚至不惜把自尊与利益对立起来。老实人思想观念保守,头脑中框框条条太多,遇事缺乏勇气,害怕风险,缺乏合作意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道德的眼光作一番评判,认为非此即彼,往往把道德绝对化,老实人不善于结交新朋友,只愿意与合得来的人交往,不会为了达到目的主动接近他人。他们帮助别人时内心存有“好人有好报”的心理,面对现实颠倒的结果,总在感叹好心没好报。老实人决定做什么事,不看长远利益,做完一件事也不在意效益如何,而是习惯于自己是否问心无愧。

老实人的优点也很多:他们虽然不愿意和上层走得太近,但是会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表面上,他们虽然不愿意和领导套近乎,但是会体谅领导人的良苦用心。虽然不喜欢与上层多走动,但是,乐与基层群众往来。虽然不关注领导的私生活,但愿意帮助底层人士排忧解难。虽然不善于当面恭维,但是,乐于树立组织威信。虽然不喜欢信誓旦旦表态,但是,能够默默无闻,高标准地完成工作。虽然不爱自我标榜,但是,工作脚踏实地,富有创造性。虽然不愿意开口提个人要求,但各方面表现都积极。虽然不喜欢察颜观色,看领导的脸色行事,但是,能够秉公办事。虽然不喜欢给在职的领导“烧高香”,但是经常给作风正派的离职领导“送温暖”。

从事实层面上看,老实人从不矫揉造作,不轻易冒犯他人,不蓄意侵犯他人利益。老实人不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曲意逢迎,投上所好。他们为人低调,不势利,做事厚道,说话实在,生活平实,作风踏实,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生活层面上讲,只有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圆滑、不世故、不市侩,受之滴水,报以涌泉,谨小慎微,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谨守社会道德,遵守人类生活原则,始终秉持“吃亏是福”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老实人。但是,这种意义上的老实人很稀有,虽不能不说是凤毛麟角,起码是少之甚少,现而今,即使人群中有那么一两位,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逐渐熏染得非忠非奸,外藏内敛,实则是揣奸把猾的了。

纵观老实人的丝丝缕缕,可以清晰的看到良知与良心的脉络,但由于整个社会欲念横飞,狼奔豕突,老实人又处处谦恭忍让,事事不愿争抢,故而,往往心力憔悴,得不偿失,生活中吃亏上当成为常事。这种现象一方面源于残酷冷漠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则是社会制度体系的有失公允造成的。社会制度应该在根本上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如果制度本身有失公允,那么,不要说老实人,恐怕就连那些刁钻圆滑的聪明人吃亏上当也在所难免,这就是所谓大势所趋,这种大势不仅是道德伦理的大势,也是人心正邪的大势,社会的大势。在根本上讲,老实人总是吃亏,恰恰表示一个社会道德体系崩溃,制度体系不公正,人心不平衡,人性迷乱,按时髦的话说,就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严重不足。

时常闹不清老实与聪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只在暗自勉励自己努力做一个聪明人,不做老实人,因为所见所闻都是:做人不能太老实,做老实人吃亏。后来,逐渐明白,其实,人一旦老实过,也就很难再聪明了,就像聪明人无法再老实起来一样。聪明人难老实很好理解,因为社会有太多让聪明人觉得不能做老实人的经验教训。而老实人难聪明,就不好理解了,其实,这里蛰伏的人性哲理就是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虽不能说老实是一种秉性,但老实人的秉性中缺少聪明的因子,纵使偶尔聪明一两回,也会感到忐忑不安,甚而自惭形秽。事实上相对于老实的聪明根本就是人性的世故圆滑,刁钻奸诈,是社会道德溃烂的标志,这种标志几乎成了当下社会普遍的符号。故而,人人皆不愿做老实人,最终形成了现实社会的自私,冷漠与残酷局面。

如果发起一场“愿不愿做老实人”调查,不能说百分百,起码大多数中国人不会选择做老实人。但是,一个社会一旦人人都聪明圆滑,利令智昏,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时,整个社会只见一群聪明人在那里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争来抢去,好事就不会有人做,好人也不会有人当了。当然,在特定情况下也不乏聪明人鹤蚌相争,老实人渔人得利,不过,老实人纵然拾点聪明人的牙慧,得之一时,也不可能持久,因为老实人天生不善玩心眼,不会翻云覆雨耍手段,耍来耍去,最终还是聪明人掌控天下。官场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几个聪明人为了一个位子使出浑身解数,明枪暗箭,勾心斗角,争来抢去“空、贡、冲、捧、恐、送”做足了功夫,往往形成聪明人有心栽花花不发,老实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局面,但这绝不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更不是名利流向的最终结果。

佛语云:物随心转,境由心生。老实也罢,聪明也罢,天地造化弄人,人算不如天算,许多时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一段人生都有着一定的轨迹,老天不遂人愿,生由不得人,死由不得鬼,随心随意做人,顺其自然最好。只有看得淡得失,受得了苦乐,咽得下冤屈,人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活在当下知足常乐就好。老实人即使遭受一时的委屈、不平、排挤,甚至冤屈,但生命的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付出,终将会有回报。老实人天性仁厚,一旦改变了自己,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偷鸡不成蚀把米。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要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既然你本质上就是一个老实人,那么就心安理得的做个老实人吧,如此,守一份安贫乐道的人生,得一帘清朗坦白的心境,此生何憾?这不是什么啊Q精神,而是实实在在的哲理人生。

说千道万,社会的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不是老实人的错,亦非奸巧者之所能,而是这个社会缺了点什么,究竟缺了什么,事实上,人人都心知肚明,缺的是道德、感情、良心、理想、信仰和正气。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不会有持久的诚信道德,一个缺失了信仰的社会,又从何建立自己的诚信体系,道德标准与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来保障老实人不吃亏呢?老实人吃亏不外乎外内两方面的原因,从外因来看,一方面是执掌权力群体的腐化堕落,良知溃散。另一方面是社会制度公平、公正性的缺失。从内因来看,一方面老实人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厚道,任劳任怨,为人低调,不善巧取豪夺,明明吃了亏还在那里自我安慰:难得糊涂!吃亏是福!退后一步路自宽!如此,遇到奸诈之徒,这样的亏只能越吃越多,越吃越大,而且不为所人知。另一方面,让老实人吃亏的蝇营狗苟,投奸取巧之辈自身具有的欺骗性让老实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其中猫腻。

周恩来总理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话虽如此,如果老实人好事做了也就做了,利益亏了也就亏了,道德败坏、奸诈狡猾、巧取豪夺之徒坏事做了也就做了,不当利益占了也就占了,不义之财取了也就取了,说到底这个社会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老实人只能吃亏,蝇营狗苟,奸诈狡猾之徒总占便宜。老实人注定要在一次次下不为例的借口中慢慢学会和道德败坏者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从而变成不老实的人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一个社会,如果总让老实人吃亏,那么,老实人就看不到公平、公正与公理的阳光,社会的诚信环境就始终得不到改善和净化。要使人人都老实诚信,首先就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而不让老实人吃亏除了空洞地提倡所谓的正能量之外,重要的是要使让老实人吃亏的掌权者受到应有的惩戒,要建立针对领导人的问责与追责制度,建立一整套公开透明的社会诚信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让大众都能够参与其中的公平、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体系。